再聪明的AI也成不了“大先生”

2019年11月07日 13:46    来源:长江日报    华智超

  AI进校园近段时间一直是热门话题。可以识别专注力的“头箍”,能记录即时反应的校服,能帮助改“错题”的机器人,可协助备课的智能助教,在部分地区,甚至高考网上阅卷也用上了AI机器人。这还没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报告指出,虽然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一领域很可能在未来10年呈指数增长。

  有人担心,AI会取代老师,站上讲台吗?

  从目前AI+教育的效果来看,AI的确是个好帮手。在一些标准化教学环节作用不小,比如批改客观题,AI的打分水平、稳定性超过大部分老师。而且,AI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收集学生错题类型,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但是,教育可不仅仅是作业考题大数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作对象并非作业本和课堂,而是人,是成长中的心灵。

  教育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人格。若论知识存储量、计算速度,人可能远远不及AI;但是AI再智能,也只是冰冷的机器,没有人类的情感。而好的教育,处处都充满了人与人的互动,离不开老师的真情投入、言传身教。正如当我们回忆自己遇到过的好老师们,想起的绝不仅是他们教过的知识,更是他们上课时的全情投入,是他们以身作则的循循善诱。

  《论语》记载了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有一天,子路和冉有都去问孔子:行动之前要不要先思考一下?孔子告诉子路要先问问父兄,但却对冉有说应该马上行动。公西华听到以后很困惑,孔子便解释道,冉有很懦弱,所以要鼓励他,而子路比较莽撞,所以我告诫他要谨慎。

  这则小故事流传千年,是因为它写出了好教育、好教师的样子。孔子不仅开坛讲经,传道解惑,并根据平时对学生们的观察,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这便是因材施教。这样一个充满温度与关怀的孔子,是不可能被AI取代的。再聪明的AI,最多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成不了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现实中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是像孔子这样的好老师。也有一些老师满足于机械化地照本宣科,只是把教学看作知识的简单加工和传授过程。把AI引进教育之后,这样的“机器人”老师很可能就会被AI取代。

  有人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最不可能失业的是教师。其实不尽然,应该说,只有那些真正的灵魂工程师,永远都不会被AI取代;相反,如果老师能被AI代替,只能说这个老师还不够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再聪明的AI也成不了“大先生”

2019-11-07 13:46 来源:长江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