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读懂我们的全面小康】汇聚守护生态福祉的合力

2020年08月12日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红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近年来,伴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同时也凝聚起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强大合力。

  相对于环境质量数据,人们对支撑环境质量数据向好的量化工作指标常常关注不多,而后者恰恰是环境治理负重前行每进一步的重要刻度。为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环境短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相继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一打响,每一项行动都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尺寸之功积小胜为大胜。从火电超低排放改造比例达到80%以上,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取得进展,到淘汰老旧车、黄标车2400多万辆,建立健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立1436个监测点位等。这些数据记录了污染防治行动中的种种艰辛努力,反映了我国污染防治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与很多国家相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污染防治重视程度之高、治理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是罕见的。

  与污染防治并驾齐驱的生态保护稳步推进是观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维度。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1年开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之后逐步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入新时代,我国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渐行渐近。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最根本在于新时代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更能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之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曹红艳)

(责任编辑:刘江)

【读懂我们的全面小康】汇聚守护生态福祉的合力

2020-08-12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