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造福群众美好生活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题: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造福群众美好生活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罗博、王炳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和关心的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尽管面临疫情防控、洪涝灾害等重重挑战,各地仍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一手抓污染防治力度不减,一手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以绿水青山铸就小康社会底色。
防疫不松环保底线
站在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的观景平台上远眺,山脚下,原先粉尘飞扬的企业生产区,已经变成一片稻田,绿油油的水稻向人们展示即将丰收的喜悦。
常山县辉埠镇作为石灰石主产区,长期无序开采,粗放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常山县政府痛下决心彻底治理。
“县里定下来3月10日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想到今年碰到疫情,给工作带来不小困难。”辉埠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朱奕楠说,他们多方寻找符合资质的施工队,从杭州调来长臂挖掘机,赶在2月底拆除了镇里最后一孔石灰立窑。
东鲁村党支部书记魏土良,2月拆除了自家价值近300万元的2孔石灰窑。党员干部带头,各方形成合力,常山县目前已关停拆除165孔石灰立窑和201条石灰钙生产线,基本完成土地复垦复绿1080亩,辉埠镇灰尘漫天的环境成为历史。
疫情防控压力再大,环保要求也不打折扣。
入夏以来,盛满雪山融水的拉萨河淙淙流淌,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沿河景观带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而在十几公里外的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面对一块大屏幕,正紧盯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的监控数据。
去年9月,拉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投入使用,当地61家重点污染源单位,绝大多数纳入了在线监测。各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氨氮含量等多项指标一目了然,偷排和超标无处藏身。两个月前,拉萨市一家焚烧发电厂的排放数据异常,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检查,发现问题后当场处罚,并限期完成了整改。
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格桑巴珠说,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谁也不能拖后腿。
京津冀三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下决心治理车辆超标排放;河北唐山对全市多个工业行业实施限产计划,改善空气质量……疫情期间,各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严守环保底线。
守生态就是谋未来
记者在查干湖畔见到李千时,正值春夏之交。身穿防水服和雨靴,弯腰站在湿地中,李千和工人们将莲藕头一颗颗插进泥里。
李千来自盛产荷花的白洋淀。2019年他通过网上招标的形式,参与查干湖玉龙湿地荷花种植项目。
查干湖渔场场长闫来锁介绍,荷花能净化水质,形成规模后,不仅可作为观赏性花卉,还能加工形成食品、饮料等产业。“查干湖以冬捕出名,但不能竭泽而渔,也要注意休养生息。”
近年来,松原市对查干湖及周边进行系统生态治理,整治面源污染,在周边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在4866公顷土地上逐步开始退耕还湿。如今在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正在相得益彰。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已是许多地方特别是生态脆弱区干部群众的共识。
河西走廊,祁连山脚下,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续治沙近40年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续。
今年,八步沙林场的各类治沙和封沙育林面积将新增4.6万亩。林场场长郭万刚说,正是依托不断恢复的沙漠植被,林场规划的沙漠绿洲八步沙主题景区也在打造之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靠好生态赚钱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新环保理念指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徐徐打开。
7月的羌塘大草原,大地覆盖了一层绿装。成群结队的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悠闲地觅食、嬉闹,丝毫不受人类的惊扰。
26岁的扎西索朗,已经在位于西藏那曲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藏羚羊4年了。“我从小生长在这儿,对野生动物有深厚感情,做动物管护员让我感到十分幸福。”他说。
2000年4月设立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而且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
“这几年保护区有了设备齐全的管护站,下一步将加大保护执法力度,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扎西索朗说,为了这个雪域野生动物的“乐园”,他愿意坚守下去。
“绿色存量”正释放经济增量
仲夏时节的辽宁凤城大梨树村,民居错落有致,村庄山环水绕,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被周围百姓称为“有树不成林、有水存不住”的穷山村?
1989年,时任大梨树村村委会主任的毛丰美带领村民开荒植绿,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全村踏平山头20多座,修整梯田10600亩,栽种梨、桃、杏、苹果、板栗等果树100多万株,开辟山间作业道路87公里……硬是把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毛丰美去世后,他辞去公职的儿子毛正新接过接力棒,扎根大梨树村开始了“二次创业”。
地表水各项指标年均值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7%、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0%……大梨树村引来游客络绎不绝。过去一年,这个辽东山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6亿元,村集体可支配财力2500万元,人均年收入2.2万元。毛正新说,好环境成了大梨树村的核心竞争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一系列科学论断,不断在基层得到鲜活实践印证。
在西藏扎囊县阿扎乡,近万亩的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落地于此。这个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与西藏藏草公司共同投资建成的科技项目,将为雪域高原的防沙治沙、植树绿化、生态修复提供种质资源和苗木供应。
“过去是人拼命和大自然抢饭吃,没想到现在保护大自然反而吃得更饱、更好。”阿扎乡村民卓玛曲吉在种苗繁育基地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对生活的变化欣喜不已。据了解,这个生态扶贫项目现在已带动2036人脱贫,累计增收1500万元。
江苏扬州,坐落于扬州化工园区的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装置区内,机器设备正开足马力生产。2018年7月,公司自主开发的2万吨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试生产以来,在为公司开创新的产业链中找到了经济增长点。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减少排放,变废为宝。”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说,“待项目试运行成熟之后,我们计划将产能放大10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可观。”
朱建民说,疫情让不少行业面临困难,而“绿色经济”却展示出强劲潜力,有望让更多企业搭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参与记者:唐弢、田金文、孟含琪、孙仁斌、张玉洁、范培珅)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