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工业园区挺起县域发展脊梁

2018年09月24日 0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骁骏 童 政

  连日来,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试产做好准备。该项目总投资超35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0亿元。到2020年三期全部竣工投产后,产值将达600亿元,占崇左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南国铜业的入驻,为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拉动扶绥县县域经济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扶绥县先后建成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和广西山圩产业园等3大园区,园区数量和发展质量排在广西全区前列。为了推进园区经济发展,该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资超过60亿元推进辖区内园区“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每年投入园区的建设资金达20亿元以上。

  全县干部上下齐心,园区工业集聚效应显著。截至目前,有5家超10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落户园区,其中扶南东亚糖业、扶南精糖、东门南华糖业、海螺水泥等4家老牌龙头企业平均产值超30亿元,发展态势稳中有进。

  2017年,扶绥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超过崇左其他6个县份总和的成绩领跑全市。园区生产力稳步提升,年内3大园区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65亿元以上,总量将达240亿元以上,将对崇左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24%。

  “今年上半年,我县3大园区共签约项目29个、在建52个、投产15个,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分别占崇左市、广西全区的82%和24%。”扶绥县委书记罗彪说。

  工业园区的拉动作用,使扶绥这座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桂西小县城,一跃成为多个机构评选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并通过与南宁产业互联互通,步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

  “从扶绥县空港经济区出发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仅28公里,空港大道全线贯通后两者时空距离还将大大缩短,扶绥县处于南宁半小时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罗彪告诉记者。

  两年前,贵州玻璃厂老板牟春芳来到扶绥为新厂选址。便捷的交通、实惠的地价以及周到的服务让他快速敲定了投资,短短数月广西华星玻璃公司在空港经济区投产,两个月后就成了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扶绥离南宁近、土地成本低,园区‘保姆式服务’压缩了30%至50%的报建手续办理时间,企业获得感满满。”牟春芳说。

  广西广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强既是扶绥空港经济区腾飞的见证者,也是经济区建设的参与者。2011年公司落户扶绥时,整个空港经济区只有7家企业,“那时候经济区一片荒芜,空港大道还没修好,想建个大门都不知道朝哪开。现在扶绥交通越来越发达,十几分钟就能到机场和南宁,来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吕强说。

  华星和广拓的经历只是这些年企业选择扶绥投资兴业的缩影。从企业的“备选方案”到“投资热土”,如今,落户扶绥县空港经济区的工业企业接踵而至,空港大道两旁高楼、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为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扶绥县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月”和“项目攻坚月”活动,为企业高效经营和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的一对一服务。山圩产业园从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培育龙头等方面创新发力,采取土地安置回收、广招商、简手续、勤服务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引领山圩产业园迈入高速发展。经过6年多的时间,山圩从只有零星几家企业入驻发展成为工业总产值冲刺百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26家、剑麻亩均产量世界第一的特色产业园,创造出“山圩速度”。空港经济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上龙大道、空港大道、兴武路等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打通了空港大道的梗阻,“井”字形、“回”字形路网逐渐形成。

  扶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该县始终坚持“说了定、定了干、干得好”的实干作风。县委、县政府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早”字当先、“快”字当头、“新”字当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该县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优良的投资营商环境,吸引了包括达利食品、名人木门在内的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