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元“升升不息” 风险不容忽视(经济透视)

2016年12月06日 09:09   来源:人民日报   

  美联储尚未加息,美元早已“升升不息”。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因此问题频出,并直接表现在汇率上。墨西哥比索自美国大选投票前就“天翻地覆”,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度卢比兑美元分别跌至14、15个月以来新低,土耳其里拉对美元贬值近8%,土总统急呼,让“那些枕头底下藏有外币的人,把它换成黄金、换成土耳其里拉……”然而,货币贬值之忧并非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问题的全部。

  从目前看,强势美元受到美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支撑。从美国经济发展态势看,无论是通胀水平还是就业趋势,都显示经济继续向好。同时,2016年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多种因素,包括消费、财政支持、净出口、股指等表现均给国内生产总值加分。外部经济环境也支持美元升值。欧洲“黑天鹅”事件频发、日本即将迈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新兴市场国家除中国、印度外,总体增速低于发达国家等,均显示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这筐“苹果”里品相较好的那一个。鉴于美联储12月加息已是大概率事件,且加息频率可能加快,美元进入强势上升周期的态势已基本确定。

  过去30年,每个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的周期,都伴随着新兴市场的危机。1980—1985年美元升值引爆拉美债务危机;1995—2001年衍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2011年至今美元总体升值,造成拉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及金融市场反复震荡。事实上,伴随几次美元升值而发生的新兴市场危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暴跌、外债难偿、社会动荡。其根源也相似而简单:利率低迷、美元贬值时,新兴市场利用短期外债滚动,接续搞长期投资;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时,因难以承担外债本息,导致金融主权丧失、金融市场巨震、经济社会不稳。

  此次美元升值,上述风险依旧存在,并突出表现在债务问题上。美国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周期上不一致,美国金融危机期重合了新兴市场高增长末期;美国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宽松期重合了新兴市场举债扩张期;美国经济复苏、货币政策收紧期重合了新兴市场经济下行期。这导致新兴市场在经济好、美国量化宽松时期大举借债,金融市场也受到国际游资的青睐。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统计数据,新兴市场外债总额已从2005年的3万亿美元增至2015年底的8.2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表明,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借入美元并通过央行转换为本地货币进行的投资,占全球跨境借贷和国际债务的绝大多数。这些债务中,70%以美元计价。

  目前,在新兴市场经济下行、美国货币政策收缩预期增强的情势下,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出现还债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时松时紧,又受到国际游资的反复抛弃。如此风险,在美元持续升值、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再次暴跌的背景下,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石璐言)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