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胡萝卜第一村”近万吨胡萝卜滞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沈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已经组织企业、大中学校食堂进村购买胡萝卜,媒体更是帮忙吆喝。然而这些办法虽能应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专家建议,农民主动寻求转型,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才能真正打赢这场胡萝卜“保卫战”。
3月9日,新华社播发了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尹家乡新农村近万吨胡萝卜滞销,村民难以收回成本的消息。日前,记者再次来到新农村发现,村里已经有近十辆货车开进村里收购胡萝卜。
沈阳市沈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刘洋告诉记者,沈北新区政府在问题出现后,立即与沈阳市服务业委联系,请他们组织市内的各大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来采购胡萝卜。“我们区也积极呼吁,区内的各大企事业单位,还有教育机构,包括我们的大中小学食堂,来采购胡萝卜。”刘洋说。截至18日晚,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帮助农户卖出胡萝卜135万公斤。
胡萝卜滞销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135万公斤的销量相较于1000万公斤的存量来说,明显还是不够“解渴”。而且这些卖出去的胡萝卜都远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售出的。
令人担忧的是,新农村村民并没有改变的打算。村民佟希信说,自己明年还会像今年一样种,即使再卖不出去,那也没有办法。“有没有想过自己开一个网店销售?”记者问。佟希信说:“我们自己哪会建立网站呀?要是政府能给咱建立一个就好了。”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名为沈阳市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平台的网站,可是网站上并没有看到新农村的胡萝卜供应信息。可见,很多农民都和新农村的村民一样,并不知道这个农产品信息平台的存在。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凌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应主动掌握市场信息,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帮助自己生产和销售。另外,政府在搭建信息平台后,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记者张逸飞、吴箫剑)
(责任编辑:李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