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胡萝卜"加"大棒"缘何能守"猪"安全生产线

2014年02月18日 14:38   来源: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2月13日讯(记者 于振华)这是一种奇特的猪种,它有双眼皮,走“芭蕾步”,被誉为“黑美人”。更让人惊讶的是,它身上哪儿肉质香嫩,就往哪儿多长肉。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高贵血统的猪种,也经历了大起大落、“死”而“复生”的传奇经历。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行规模养殖标准化,不仅让北京黑猪重放光彩,还为全市整个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了更多的福音:从生猪的全价饲料、鸡蛋牛奶加餐、统一医疗保险,到对标准猪舍建设、能繁母猪良种的财政补贴等,以及政府部门科学严密的监控体系,均让养猪农户和企业尝到了科技养猪的甜头,也让京城百姓吃上了放心猪肉。

  双眼皮黑猪大起大落“死”而“复生”

  北京黑猪面部特征极其清秀,眼睛、眉毛和鼻子的结构都非常美观,真可谓是“柳叶眉、杏核眼、双眼皮、樱桃小嘴”。这更让北京黑猪与众不同,倍感高贵。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教授张伟力说:“北京黑猪的体型非常优美,这一群是后备母猪,也就是说是‘大美人’。先看头脸,它的耳朵是前倾上翘,面部是微凹,眼睛是非常好看的,你仔细看,这是双眼皮。”

  北京黑猪的四肢很健壮,蹬地非常有力。它的蹄子就像穿了四只黑色高跟鞋一样,后面悬着的蹄子是直着矗立而不沾地的。它走起路来前趾着地,运动自如,就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迈出的“芭蕾步”非常矫健灵活。

  

  北京黑猪母猪群(资料图)

  “你看黑猪的前肩和腰背都非常丰满,这非常重要,前肩和腰背这个地方出的肉也最好吃,哪儿的肉好吃,它就往哪儿多长肉。”张伟力介绍说,北京黑猪的腹部,丰满却不下垂,因而北京黑猪既能适应农家散养,又能适应国营农场规模化养殖,具有中外猪种的综合优势。

  在北京黑猪的发源地北郊农场和双桥农场,翻开北京黑猪的家族史,不难发现北京黑猪具有高贵的血统,它汇集了亚、欧、美三大洲的20世纪50年代的优秀血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来自生产、科研、教学等多个单位的几十名科技工作者、专家教授和几百名一线员工,将北京当地的华北型本地猪与西方品种杂交后形成的定县猪、欧洲前苏联大白猪进行杂交培育,将中国猪种的耐粗饲能力、早熟多产的繁殖优势、肉质香嫩的特点与欧美猪种体大快长、多肉的特点揉和在一起,定型为“北京黑猪”。

  上世纪60、70年代,北京黑猪曾经风靡北京,并多次在全国农展会上亮相,获得业内人士一致好评。1982年,其育成技术通过国家农业部鉴定并获部级技术进步一等奖。从此开始,北京几乎所有的农场和农户都在养殖北京黑猪,年出栏在数百万头,京郊猪栏呈现“一片黑”盛况。

  在北京黑猪的研发过程中,国内生猪饲养业也在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上个世纪60年代,国内一些养猪场引进了德系、法系、美系的大白、长白等“洋猪”,这些猪种以其生长速度快著称,在养殖户中受到推崇。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京郊农场和养殖户纷纷弃养北京黑猪,都养起了“洋猪”;当时除了北京北郊、双桥两家国营农场尚存为数不多的北京黑猪外,京郊规模以上黑猪养殖场基本上绝迹。

  

  北京黑猪基础母猪(资料图)

  当时北京黑猪的存栏量一度降到了70头。据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蜀杨介绍,他们将从京郊各个农场和养殖户手中收集起来的这70多头黑猪整合在一起,建起了北京黑猪资源场,实施人工受精育种,快速扩大猪群规模,将北京黑猪在濒临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

  谢蜀杨说:“我们就采取了自己配猪饲料,自己培育和选育,继续选育北京黑猪,让它的优良种质特性逐渐再稳定和提高。”北京黑猪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选育,基本优良特性都已经定型:北京黑猪背毛全黑,体型中等,结构匀称,四肢结实健壮。

  2001年,北郊农场进行机构重组,成立了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攻北京黑猪保护、发展事业。2011年9月16日,占地40亩、总投资2000余万元、位于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北京黑猪新研发基地正式启用,而“乔迁”至此正式“落户”的北京黑猪,也将迎来新的“美好生活”。

  短短十几年时间,北京黑猪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首农集团公司的扶持下,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走出了困境,从最困难时期拥有几十头种猪发展到现在拥有种猪900头、年出栏商品猪上万头的规模,而且以北京黑猪研发基地的启用为标志实现了从基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北京黑猪“黑六”系列肉制品也已成为北京市安全、优质肉类的名牌产品。

  鸡蛋加餐全价饲料规模养猪还有医保

  与北京整个生猪养殖产业300多万头的年出栏量相比,年出栏万余头的北京黑猪的规模化养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零头。近年来,北京市在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快速发展,生猪产业规模化养殖达到60%,并通过“生猪安全生产与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将种猪、饲料、兽药、食品加工等相关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与养殖基地链接,使先进技术和产品在生产基地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北京全市有种猪场87个,年产种猪能力50万头;纯种猪年供种能力10.22万头,占全国市场的17%。据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云鹏介绍:“由于一般养猪场自己养种猪成本太高,因此我们站每年都要按照各养猪场的5%的比例抽测种猪,根据其窝产仔数、100公斤的日龄和背膘厚度、肉嫩度、肌间脂肪与蛋白的含量等30多个指标,建立国际数据模型,来推断它们对后代的贡献价值。科研人员一旦发现好猪,就将其送到北京3个种公猪人工受精站,以实现优质遗传素材全市共享。我们从种猪遗传的源头来改良生猪品种,逐渐提高猪肉质量,以满足广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

  在生猪规模养殖标准化过程中,北京各个养猪企业要根据生猪在每个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要,按照相应饲料标准配制猪的日粮。一般生猪的主食吃的都是“全价配合饲料”,这种根据动物的不同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照饲料配方经过工业生产的饲料产品,能满足动物所需的蛋白、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全部营养,而且不需再添加其他物质,可以直接饲喂动物。

  座落在大兴与河北交界处的北京礼贤奥天农业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场,四周都是一片玉米地,该养殖场就地取材收购附近农民生产的玉米、大豆、小麦时,首先通过筛选原料系统,去除杂质和灰尘,然后自动进入配料加工系统车间进行饲料加工和配制,配制好的饲料经过“自动饲喂系统”,由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定时、定量精细饲喂。

  该养殖场为生猪配制的是“风味营养餐”,由于主食中含有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黄豆粉末,因而配好的饲料闻起来也格外香。而给母猪配制的饲料中,他们还特意添加了鱼骨粉,专门给母猪补充钙质,以增加奶水的含钙量,让仔猪也能获得体格发育成长所需的钙质。该场场长桑松柏还介绍说,在仔猪断奶之后,他们给仔猪购买的营养食品,都是要事先自己尝尝,再给仔猪食用。这些营养食品的价格也是大米价格的两倍。

  在北京的种猪场,种公猪的主食“全价配合饲料”中,必须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补充身体必要的营养矿物质,尤其是在配种繁忙的季节里,每头种公猪每天还要加餐吃两个带壳的生鸡蛋、适量地喝点牛奶,以提高精液的品质。同时,还要在环形跑道中做适量运动,锻炼身体。

  猪舍内的温度常年在18℃是最适合猪只的发育生长,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饲料报酬,而加大育肥猪的成本。因此,北京的养猪企业夏季要想尽办法为生猪防暑降温,冬季要开通暖气为生猪御寒,做好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干燥。为了大猪小猪的自然健康生长,饲养员不仅要定时开启自动喷雾消毒系统对猪舍进行消毒,还要按照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对它们进行接种疫苗,并为生猪建立医疗“病历”档案。

  

  2010年11月,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的科研人员悄悄从西藏引进了60头藏猪,放养在顺义区的一片山林里。

  对于病猪的治疗用药,北京市农业局对兽药经营企业实行了GSP认证管理,在一些区县实行“五统一”经营模式试点:统一招标采购、统一连锁配送、统一门店设施、统一软件管理、统一指导价格,北京兽药配送中心只要按照订单,就可以将兽药配送到连锁门店及规模养殖场,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方便和实惠。

  日前,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局局长李小丰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我们局里有一个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的调查,没有一例是反映兽药问题的。第二是通过招标采购,降低了成本,把利益让给了农民,还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很受农民的肯定和欢迎。”

  北京的生猪医疗有保障,生命也享有政府的保险政策。其中,种猪保险金额为每头猪2000元,保险费为120元/头,种猪保险费用由北京市级财政负担50%,区县负担30%,各养猪企业只需要承担保险费用的20%。

  政策扶持一手给“胡萝卜”一手举“大棒”

  发酵床养猪工艺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生态环保型养殖方式。发酵床是用稻壳、锯末和一些菌种组成,其深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发酵床中的稻壳起吸收作用,锯末起混合作用,菌种起着发酵作用。其原理是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经过菌种分解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既没有臭味,又没有污水排放。因此,猪舍也形成了一个生态链,发酵床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床”,使猪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里。

  北京礼贤奥天农业有限公司经理李金英告诉千龙网记者:“发酵床的特点主要是节能、节水、零排放。节能主要是发酵床能发热,能对猪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一般的养猪场在保育阶段,需要增温措施。在发酵生态床的情况下,保温措施我们可以不做,或者大量节约煤耗。因为在生态床的中心部位,温度能达到60到70度,然后再往外散发热量。对于猪来说,冬天就好像睡在炕上一样,特别舒服,这有利于它的成长。”

  由此可见,人们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时,实际上是让所有的猪都生活在一个由微生物、生态垫料而形成的小生态系统上,因而发病率下降、死亡率较低,养殖的成功率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水泥池养猪。为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发酵床生态型养猪新模式,北京市农业局出台了生猪产业化发展资金扶持政策,连同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生猪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建设资金2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局通过积极落实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生猪产业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生猪政策性保险等政策,累计落实资金3亿元,促进了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对稳定本市生猪自给率和市场控制力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到2013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达到了2114.8万,市民每年要消耗猪肉约85万吨,占肉类消费量60%左右,需要屠宰生猪约1200万头。其中,400万头来自本市和本市企业的外埠基地,近600万头商品猪来自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和东北地区的养殖场、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和生猪经纪人等。因而,外埠的生猪经纪人和农业合作组织收购的生猪和代宰生猪成为猪肉质量安全控制关键点。

  

  目前,位于大兴区的北京礼贤奥天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养猪。

  为此,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先后关闭、淘汰了技术落后、设施不达标的57家屠宰企业,目前全市仅保留了14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屠宰企业工艺、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经过改扩建,鹏程、千喜鹤等6家企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屠宰技术水平,9家企业通过了HACCP认证,率先实现了肉类加工体系现代化。全市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1000万头,占北京猪肉市场需求的83%,规模效益和肉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北京市农业局还建立了由屠宰驻点官方兽医监管下的检疫和检测制度,即驻点官方兽医既要做好生猪宰前和宰后检疫,又要监督屠宰企业对每批待宰的活猪进行“瘦肉精”批批检测,检测比例不低于5%。在历次抽检中,北京市猪肉合格率均在98%以上,猪肉“瘦肉精”监测合格率连续4年达到100%。

  为确保病害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北京市专门投资5000多万元对所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在无害化处理间安装摄像头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初步建立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保证了上市肉品的质量。

  为保障北京市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北京市农业局一手供给“胡萝卜”,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一手高举“大棒”,严格把好4道“命关”:在生猪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严格行政许可,规范原料采购、规范生产过程控制、规范岗位责任,严把“投入关”;在生猪养殖环节,建立养殖档案,重点检测畜禽尿液、槽料、饮用水中“瘦肉精”类等违禁添加物,把好“源头关”;在生猪运输环节,依托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智能网络指挥系统,加大对27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3个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进京路口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把“进京关”;同时,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把好生猪产品的“出场关”。

  尤其是在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环节,北京市农业局强化执法监督和企业责任意识,加大检测频度和覆盖面,严厉打击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禁用的药物和物质的行为,一旦发现,坚决追查到底;对于制售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假劣兽药的行为,也将依法严惩。

  大产业守“猪”安全防线酝酿大战略

  北京要在2050年建成世界城市,其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也理应成为民生重中之重。自2006年起,北京市农业局逐步推进猪肉生产溯源体系建设,将猪肉生产、加工、运输的全过程以二维码的形式记录在一个塑料标签内,以“耳标”的形式佩戴到生猪的身上。“耳标”内记录着这只猪的出生地、免疫注射、检疫、运输等信息。猪进入屠宰场时,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耳标,便可查看其防疫信息和检疫信息。

  平谷区作为猪肉生产溯源体系的发源地,该区农业局局长李小丰介绍说:“这个溯源体系有这么几个特点,主要是通过5个‘一对一’,来明确6个责任主体,来实现整个追溯体系快捷、准确,这5个一对一是指一个动物有一个唯一二维码的耳标;同时在监管方面,一个人有一个账号,有一个密码;在养殖主体方面,每一个养殖场有一个密码,有一个账号;这就是5个‘一对一’。”

  李小丰认为:“通过5个‘一对一’,明确6个责任主体,一是明确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二是明确疫病监控的责任主体,三是明确产地检疫的责任主体,四是明确动物产品的运输责任主体,五是明确屠宰加工的责任主体,六是明确屠宰加工过程中的检疫责任主体。”

  通过溯源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整个畜牧产品生产过程当中的生产者社会主体责任意识和主管的监管责任意识,这个溯源体系网络平台还能对整个畜牧业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处理,为行政管理与行政决策和消费者的信息查询服务,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平台。这是畜牧兽医管理手段的一次革命,实现了网络查询、网络管理,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栏生猪1590万头,猪肉产量120.2万吨。其中,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312万头,猪肉产量24.1万吨,猪肉自给率32.5%,控制率83.3%。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亚清表示,北京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迅速提高和标准化生产的全面推广,各区县与畜禽养殖场签订诚信责任书,养殖场(户)承诺不饲喂违禁药物和物质,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诚信体系建设,这不仅进一步确保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带动了京郊农民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

  刘亚清说:“北京通过‘生猪安全生产与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力求实现科学养猪技术与监控管理相结合,以科技措施保障生猪的安全生产,以监控管理保障科技的示范推广应用,形成了生猪安全生产的产业化模式和检测监管技术模式,实现从农场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从源头控制影响安全猪肉的因素,为向社会提供具有品牌的安全猪肉产品奠定基础。”

  2010年11月,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的科研人员悄悄从西藏引进了60头藏猪,放养在顺义区的一片山林里。这些外形和习性几乎跟野猪一模一样的藏猪,在经过一年的自然繁殖后,如今科研人员观测到该地区藏猪的数目达到了300多头。

  而通过屠宰两头藏猪检测,人们惊奇地发现,藏猪肉的肌间脂肪含量平均高达14%,竟是北京黑猪肉的4倍多,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而更让人震惊的是,科研人员通过检测藏猪的血液发现,藏猪的血红蛋白比内地猪种的血红蛋白要大得多,其携带氧原子的能力非同寻常,因而藏猪在氧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的西藏山区,也照样活蹦乱跳。北京的科研人员一旦将藏猪的血红蛋白研制成一种药品,用以克服人类的高原反应,藏猪的规模化养殖就不但具有重大医药价值,可造福人类,而且在我国现代化国防上,也能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