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 中国经济网 郝红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5日讯(记者王婉莹) 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21日经表决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努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整合提升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时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更是“年轻人的产业”。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艺术产业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亮点。梅松表示,这次“十二五”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非常大。第三篇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从提升北京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角度来阐述文化创意产业。
对北京来讲,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得非常好。梅松说,“文化创意产业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年轻人的产业。”首先它的创业主体,很多是年轻人。它的就业主体也是年轻人。还有它的市场主体,很多也是年轻人。年轻人关注这个产业,这个产业必将兴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朝阳产业。
梅松表示,在这个规划中,有三个方面体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重视。
首先是北京文化发展的问题。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文化积淀、文化背景、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北京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城,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城市。北京有很多从满清到明代、元代的民族包容文化。北京是当年涿鹿大战的地方,也是中国炎黄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所以说没有文化背景就没有文化产业。北京的文化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博物馆、电影院、文化馆,在这些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尤其是北京古都的文物保护,这是我们的产业基础。”
第二个亮点是北京市提出用重大项目战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影集团在怀柔建立了中影基地,这就是重大项目。这次“十二五”规划当中,布局了五六个重大项目来带动产业的发展。因为产业没有项目的支撑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像规划提到的在海淀区的西山建立西山创意大道。在朝阳,从朝阳的CBD到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新媒体产业带。还有798,我们建立艺术交易的集聚区或者是功能园区。
第二个亮点,更多强调文化贴近老百姓,为老百姓服务,尤其是对中外游客来体验北京的文化。当时我们提出文化彰显魅力、服务老百姓。光说产业是经济行为,文化为老百姓服务才与老百姓贴近。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规划有很大的不同。
梅松还表示,“北漂”一族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源头。很多音乐家,搞电影电视的,都是年轻人。能否吸引人才是集聚区成败的重要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