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中国经济网 郝红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5日讯(记者王婉莹) 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21日经表决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努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整合提升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为我们解读北京“十二五”规划的诸多亮点。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梅松表示,北京这次的“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比有很多亮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北京的“十二五”规划是面向世界的规划。“十二五”规划的立足点是从建设世界城市的角度。北京市把自己放在世界城市的格局中,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进行对比,也就是在国际视野当中定位北京市。这是一个崭新的亮点。
以前北京市更多的是跟国内其他的兄弟城市,比如说上海等城市进行对比。现在主要的对比对象,除了上海,可能还有伦敦、东京、巴黎、纽约这些世界一流的大都市。同时,它的目标是要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一个长远目标。在规划中要体现,它要分段实施。在这次“十二五”规划当中,对世界城市的提法和措施,涵盖在规划中的每一个层面。这是规划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方面,本次“十二五”规划与以往相比还是经济新发展的规划,是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划。
过去我们讲规划,尤其讲经济发展,首先是GDP总量,包括GDP的增速。以往的规划首先强调GDP增速过10%,也就是两位数的增长。这次规划不强调过高的增速,而是提到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大约8%,这是经济总量指标的变化。第二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北京再不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推动北京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再不靠大耗能、大耗水、污染产业。
北京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总结为四个字就是“创新+创意”。创新就是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以创新来推动北京的发展。创意就是我刚才讲的文化创意产业。一个高科技创新,一个文化创意。依靠这两个轮子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提出两个品牌,打造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的品牌。这也是经济发展方式与过去的不同。
第二个方面,以人为本。换句话讲就是以民生为本的规划。
首先是把缓解交通拥堵放在首位。大家都觉得首都车太多了,开车不方便。怎样缓解拥堵?我们要增加公交建设和运输量,要增加地铁线路,实施限行、缓行的措施。
第二个是怎样控制房价的过高增长、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规划了具体目标,比如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应该投资多少,建设多少平方米的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还有老百姓关心的上学问题、就医问题、就业问题,这些都是规划的重要关注点。尤其是上学,大家认为在北京上幼儿园比上小学难,上小学比上中学难,上中学比上大学难。这次提出了由政府出资建幼儿园。
最后一个方面,这个规划还是贴近市民的规划。首先是文风,耳目一新,文体是创新的,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规划,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的规划语言是正儿八经的,是规划性语言。这次规划的语言是老百姓熟悉、了解,甚至是所喜欢的语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