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假冒真品:收藏市场的"毒丸"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高仿"假冒真品:收藏市场的"毒丸"

2011年01月06日 14: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屈菡

    书画司法鉴定处于真空地带

    郝惊雷提出了司法鉴定的申请后,麻烦又来了。“在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机构中,没有一家是专业的书画鉴定机构。”郝惊雷说,由于技术原因,两家鉴定机构都退回了需要鉴定的书画。

    “我国的司法鉴定体系目前尚未把书画鉴定纳入其中。”众成仁和律师集团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董一鸣表示,目前的书画鉴定机构非常多,但都没有司法鉴定资质。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这些鉴定机构出具的结论很难作为证据被采纳。

    董一鸣分析,最大的原因是传统的鉴定经验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把一幅画拿给不同的鉴定机构,往往会得出不同的鉴定结论。”董一鸣透露,司法部也曾考虑艺术品的鉴定问题,但由于传统鉴定存在缺陷,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唯一,没有形成标准。

    近些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关于艺术品真伪的纠纷也急剧增多。买家发现购买了赝品后,往往由于缺少相应的鉴定机制,其结果多是由法院对双方进行调和或被判败诉。自从买家苏敏罗拍到吴冠中作品《池塘》的伪作对瀚海拍卖公司提起诉讼但终审败诉后,买家胜诉的几率就更小了。“拍卖公司可以拿出‘不保真’做挡箭牌。”郝惊雷说。

    律师事务所的实际工作也证明了这一说法。“虽然关于艺术品真伪的案件在增加,但我们现在代理的并不多,每年只有5起左右,很重要的原因是胜诉率太低了。”青年律师梁奇烽无奈地说。

    “不过,越是这样,公众的维权意识越应该提高。”梁奇烽建议,买家在交易过程中可以让律师介入,做备案登记,起码能保证交易过程不可变更;其次,要注意合同中的措辞,“一些消费者看到‘保真’二字就买下,却没看到另外的条款中‘可能是真’的模糊词语。一旦遇到纠纷,拍卖公司即可拿出这些条款来回避责任”。

    “多数藏家买到假画,因投诉无门,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郝惊雷说,现在他感觉自己是代表众多受害的收藏家群体与拍假行为进行较量。当然,有些买家不声张的原因是希望通过拍卖把假画再卖出去,这样不仅没有损失,还可能捞上一笔。

    相关链接

    针对高仿印刷书画,专家提供了相对简单的初步鉴别方法:

    首先,一定要在亮光下鉴定真伪,最好是在阳光下。由于多数印刷书画的墨色是由彩色颜料墨合成的,因此在阳光下容易看到泛出彩色,在灯光太暗的地方或者在暖调的射灯下则不容易看出。如今,多数拍卖会的预展和拍卖是在宾馆内进行,灯光昏暗,十分不利于鉴别。

    其次,不要拿放大镜看,要用显微镜。喷墨打印机虽然高端,但有一处硬伤,那就是在放大的情况下可以看见墨点。由于墨滴非常细,用10倍放大镜根本看不出,用显微镜放大40至50倍,一般就能分辨出墨点。

    最后,要留心印刷品的空白部分。如果出现墨点,极有可能是印版印刷,由于印版反复在纸张上印刷,会在书画的留白处留下墨迹,也就是专业上说的“脏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