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假冒真品:收藏市场的"毒丸"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高仿"假冒真品:收藏市场的"毒丸"

2011年01月06日 14: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屈菡

    

 

正在打印中的高仿书画,该机器可以同时打印四张书画作品。    

 


    某作品印章40倍放大图

 

 

    某作品复制品印章40倍放大图。

 

 

    工作人员正在用40倍的显微镜鉴别一幅书画手卷的真伪。屈菡摄

 

    说起从拍卖行买回“印刷赝品”的经历,在收藏圈里摸爬滚打近20年的郝惊雷既气愤又悔恨。

    “这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郝惊雷说,2010年5月,他在嘉德春拍上看中了王文治行书手卷、方士庶沧海秋波图和顾文渊、蔡远等合作的山水画册,经过竞拍,他以20万元的价格中标。“中午取回拍品,在自然光下打开一看,发现情况不大对。”

    郝惊雷立刻折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要求退画,但拍卖公司否认了是印刷品的可能。接着,郝惊雷将3幅字画送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进行鉴定,3位分别来自故宫和荣宝斋的专家给出结论:王文治行书手卷与方士庶沧海秋波图并非真迹,顾文渊、蔡远等合作的山水画册结果待定。随后,他又请印刷界的专家进行鉴定,得到的答案是3幅均为印刷品。

    “如果是后人仿制的赝品,我也就认了,但这是印刷品,严格地说是工业产品,没有丝毫收藏价值。”郝惊雷说。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他将嘉德公司告上了法庭。

     2010年9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嘉德公司否认3幅字画是印刷品,并表示“不保真”是拍卖行业的规则。在双方对鉴定结果存在分歧的情况下,郝惊雷向法院提交了司法鉴定申请。

    “自从这起案件被媒体曝光后,很多有相同遭遇的收藏家或明或暗地对我表示支持。”郝惊雷说,他逐渐明白,“这起案子掀开的仅仅是书画复制的冰山一角”。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