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除了放河灯,中元节还有什么习俗?

2020年09月02日 15:39    来源:金陵晚报   

  原标题:中元节 白天吃茄饼晚上放河灯

  今天是农历七月半,是老皇历上讲的中元节。老早,逢到这一天的习俗真怪多的。

  这天,好多人家祭台上会摆上果蔬供品,祭奠已故的亡灵。更有不少人家,在门口空当地方烧纸,意思是给逝去的人带点钱用。从吃的方面讲,住我家对门的河北人于婶爱吃花色馒头,也会给娃儿做“面羊”,意思是小字辈从小就要不忘怀祖先的恩德。隔壁浙江台州人章叔一家爱吃饺饼与扁食,而许多老南京人家,多是吃茄饼。说白了,就是将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再用油炸一下,但茄饼是菜不算面食。我还是小把戏的时候,一些信佛的邻居带上茄饼到寺庙,就是给已故祖先参加盂兰盆会时的干粮。长大后读了相关书本才晓得:“盂兰”是梵文之音译,即“救倒悬”之意,据说参加这样的活动,能让先祖在地下免受倒悬之苦。所以,中元节又被人称为鬼节、施孤、斋孤、盂兰盆节,名堂真不少。

  到了夜晚,许多有河、湖甚至是小池塘的那块,都能看见人放河灯。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家住在水西门外河边芦柴店云集的瓦厂街时,每当七月半快来的那会儿,好多人家就做河灯了。那昝子,用巷子里年纪最大的于老头的话说就是,“可以为死去的灵魂引路”。小时候,我们这些公鸡头子贪玩,哪管大人念叨什么,在“七月半八月半,蚊子赛似金刚钻”的夜晚,看河灯不看个尽兴不回家,就是给蚊虫咬上一两口也不在乎。

  如今到了七月半,“鬼节”的概念淡薄了,烧纸钱的人家越来越少。在许多地方,放河灯尤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荷花灯,已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群众性游艺活动。不过,我有时回忆这些过去的旧习俗,觉得其中不少地方还蛮有味儿的。汪兴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除了放河灯,中元节还有什么习俗?

2020-09-02 15:39 来源:金陵晚报

  原标题:中元节 白天吃茄饼晚上放河灯

  今天是农历七月半,是老皇历上讲的中元节。老早,逢到这一天的习俗真怪多的。

  这天,好多人家祭台上会摆上果蔬供品,祭奠已故的亡灵。更有不少人家,在门口空当地方烧纸,意思是给逝去的人带点钱用。从吃的方面讲,住我家对门的河北人于婶爱吃花色馒头,也会给娃儿做“面羊”,意思是小字辈从小就要不忘怀祖先的恩德。隔壁浙江台州人章叔一家爱吃饺饼与扁食,而许多老南京人家,多是吃茄饼。说白了,就是将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再用油炸一下,但茄饼是菜不算面食。我还是小把戏的时候,一些信佛的邻居带上茄饼到寺庙,就是给已故祖先参加盂兰盆会时的干粮。长大后读了相关书本才晓得:“盂兰”是梵文之音译,即“救倒悬”之意,据说参加这样的活动,能让先祖在地下免受倒悬之苦。所以,中元节又被人称为鬼节、施孤、斋孤、盂兰盆节,名堂真不少。

  到了夜晚,许多有河、湖甚至是小池塘的那块,都能看见人放河灯。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家住在水西门外河边芦柴店云集的瓦厂街时,每当七月半快来的那会儿,好多人家就做河灯了。那昝子,用巷子里年纪最大的于老头的话说就是,“可以为死去的灵魂引路”。小时候,我们这些公鸡头子贪玩,哪管大人念叨什么,在“七月半八月半,蚊子赛似金刚钻”的夜晚,看河灯不看个尽兴不回家,就是给蚊虫咬上一两口也不在乎。

  如今到了七月半,“鬼节”的概念淡薄了,烧纸钱的人家越来越少。在许多地方,放河灯尤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荷花灯,已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群众性游艺活动。不过,我有时回忆这些过去的旧习俗,觉得其中不少地方还蛮有味儿的。汪兴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