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到了,你是如何度过的?过一个有文化味儿的节日,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也是浪漫的代名词,被称作“中国情人节”。25日晚,一场名为“情满四合院”的主题活动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以传统四合院文化中的“情”为主题,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婚俗。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其实,七夕也叫“乞巧节”或“女儿节”等,在古代并没有什么“情人节”的内涵。
“女孩过去要做女红,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后来七夕才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但在古代跟爱情确实没什么太大关系。”首都博物馆中英文讲解员蔡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但过去的姑娘,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说的就是四合院的垂花门。”蔡强说,按四合院的结构来说,进了大门后,往里走就是主人的内宅,要进到内宅,一定要穿过垂花门,“你看垂柱的位置,像是倒立的莲花骨朵,因此得名。”
他说,过去即便有相熟的亲朋,能够穿过二门来到内宅,姑娘们送客人回去,也是送到二门。
“门当户对”指的是什么?
过去,谈到女孩的婚事,最常说的一个词儿就是“门当户对”。一般的解释是,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
这在住宅上也能有所体现。蔡强说,“门当户对”其实不是指建筑上哪一个具体的构件,而是说的它的形制、样式、大小,包括外围装饰等基本相似,那就说明两家情况可能差不多,通婚后生活可能会比较和谐。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老百姓家的大门一般是如意门,蛮子门往往是有钱人家用的。再比如说街门的门墩,大户人家的门墩用汉白玉,小户人家用青石,材质不同。”
街门的颜色不同,有时也代表了身份地位不同。比如做生意的商人之家,蔡强说,往往是黑色的大门,这个颜色寓意“财源广进”。
聘礼里为啥会有“鹅笼”?
此外,按照中国过去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
“比如在清末民初,就比较流行男方给女方包括‘鹅笼酒海’在内的聘礼。”蔡强说,像聘礼中有“奠雁”,是因为大雁迁徙飞行时很有序,也希望女方嫁过来后,能够“长幼有序”。
当然,大雁是比较难得的,所以后来改为以鹅等来代替。他说:“至于女孩子的陪嫁,自己在娘家用的东西都可以放到嫁妆中,送到男方家里。一是希望未来在夫婿家能像在自己家一样过得舒服;一是希望嫁妆要多,有面子。”
蔡强还提到了一件女子的陪嫁饰物,“它外形看上去是个螃蟹的造型,取谐音之意,代表男女结婚后生活和谐美满。”
一系列婚俗流程走完,到“送入洞房”时还没真正结束。蔡强说,这时候还要有“赞礼儿”,也就是如今的司仪,一边唱着赞词,一边往床上抛洒喜果,包括枣、花生、饺子等等。
“饺子要煮得半生不熟,由新娘子的婆婆喂给新娘吃,一旁还站着个小男孩,问‘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取希望夫妻早生贵子的寓意。”他解释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