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代拔贡考试卷、一张堪称医苑书艺精品的药方、一本民国时期浙江大学的期刊等等,上千份泛黄的地方文献资料……这些老物件,是和临安有关的历史碎片。
悉心收藏这些物件的人是在临安天目山脚下长大的孙飞虎,他花了十来年时间收集这些地方史料,每一张泛黄的纸片,都是一个被拯救的故事。
他说:“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历史。”
有人说孙飞虎像一个穿针引线的纺织匠人,将地方史料与浓浓的乡情缝合、拼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地方发展史重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最近,孙飞虎挑选出一部分藏品,整理成了一本《昌化记忆—民间档案图片选辑》的手册。他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带大家领略昌化这座古镇的前世今生。
把收藏整理成“书”
“不出版,一本自己留,其他的送给几个朋友了。”这本《昌化记忆——民间档案图片选辑》,虽然做成书的样子,但其实是孙飞虎对自己藏品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自从2012年左右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昌化相关的东西,这些年慢慢地积攒下很多,这次,孙飞虎挑选出了其中一百多份,分成了不动产、赋税、婚嫁喜庆、交通、教育、中药等十四个门类进行整理。
拿教育来说,孙飞虎手上有清代乾隆年间昌化籍举人的手抄本,昌化县隆山书院的课卷,不同时期的毕业证书等等。有的记载的是几百年前的故事,每拿出来看一次,孙飞虎都怕把这些不甚结实的纸片给弄坏了。
在孙飞虎看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老底子的东西已经越来越不好收集了。加上纸质档案的保存和修复,是比较专业的活计,他平时也没太大精力去做修复的工作。
因此,看电子版不过瘾,整理成册时常拿在手里翻阅也有一番乐趣,“这样一来,有时候找资料就不需要去翻原件了。”
再比如结婚证,孙飞虎说别看现在是小小的两本证,其实在不同时期都是不一样的。小时候他在奶奶出嫁时的樟木箱里翻出过奶奶压箱底的宝贝,一张颁发于1957年的结婚证。
这张结婚证样子跟奖状差不多,周边有稻穗、玫瑰花、鸽子等图案,字体是从右往左竖排的,结婚人姓名、出生日期、结婚登记日期都是手写的。而再早一些,人们的仪式感更重,结婚证上不仅会有夫妻双方的信息,还会有证婚人名字。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记得,民国时期,彼时的昌化县依旧流行着纳采习俗,这一切,都可以在孙飞虎的藏品中得到印证。
喜欢故纸,收藏从杂到精
孙飞虎是八零后,从事金融行业,他把手上清代康熙年间的鱼鳞册、光绪年间的试卷、抗战时期的报纸等等这些泛黄斑驳的,有着端正的字体、清晰的印章,带有浓厚历史印记的老物件称之为“故纸”。
从一开始接触收藏到专一收集地方史故纸,从“杂”到“精”,有一个过程。
读高中的时候,孙飞虎开始收藏古钱币,慢慢地还真收集到一整套。这让他对中国金融在朝代更替中的变迁有了一定了解。
后来遇见喜欢的物件就买回来收藏,也结识了好多这方面的朋友。有人建议他“何不收藏与当地相关的东西”,于是孙飞虎开始专注地收集临安尤其是昌化、於潜的东西。
渐渐的,大家都知道他对这些东西的兴趣,不管是走街串巷收购老物件的中间人还是在外地旅游的朋友,只要看到和这些地方有关的东西,都会联系孙飞虎,看他要不要入手。
随着藏品的增加,以及对地方史研究的深入,让孙飞虎对故纸有了更多的理解,愈加愿意去守护它们。
“我喜欢历史,特别是地方史。在我的床头柜上,摆放着杭州临安区历年来出版的各类志书,这也成为我在工作闲暇之余,读得最多的书之一。”
平时,孙飞虎会把关注点落在所谓的工具书上,比如镇、县史志,“这样遇见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错过。”如今,他已经对当地历史颇有一番了解,能够甄别大多数故纸的价值。
“要是对这些历史不清楚,等查证之后再去收集,机会稍纵即逝,也许就错过了。”孙飞虎说,对于有些自己吃不准的东西,也会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现在他追求的不再是多而是精。
坚持一种兴趣,乐在其中
在孙飞虎看来,故纸是具备史料价值,能够见证时代发展的旧纸碎片。
“它们中的大多数,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的打磨,它们铅华洗尽,古朴稚拙。 ”
整理资料,自己排版,最终等作品成型,那种冲击感和成就感,让孙飞虎觉得时间花下去是值得的。
也许刚刚工作那会儿会觉得从事档案、图书馆之类的工作很棒,现在孙飞虎觉得把工作和兴趣分开,才是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
“只有这个圈子的人才会懂这种乐趣,生活归生活,爱好归爱好,有距离感才能持久。”也许是兴趣相投,这么多年来,孙飞虎因为收藏而认识的朋友各行各业都有,每个人关注的点也各不相同,大多乐在其中。
不过有些让人遗憾的是,孙飞虎说,现在已经越来越难淘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东西了,它们中有的被遗忘在农村的某个角落,也有些被丢弃在城市的某个旧书店里,再见要碰运气。
除了《昌化记忆——民间档案图片选辑》,孙飞虎还先后利用手头上的资料完成过《徐村村志》、《走进天目山村落景区——徐村》、《徐村革命斗争史纪略(1939—1941)》、《城市记忆—临安区地方史料图录》、《唐昌孙氏九都派续修宗谱》等册子的编撰。
这些都没有整理出版,就是很简单地排版、打印,大多数用作朋友间的交流。
孙飞虎一直认为民间档案可以对历史的脉络作出补充和完善,收藏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下阶段,他酝酿整理的是於潜档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黄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