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出塞图》题诗者考

2020年07月20日 09:28    来源:光明日报    胡传志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是幅名画,通常被视为金代作品,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曾两次来上海展出,被很多著作所收录。拖尾有四首题诗,题诗者依次是陆勉(二首)、张锡、孙宁。关于三人生平,长期无考。早在1964年,郭沫若先生在《谈金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一文中就说过:“这三个人都弄不清楚他们的底细。”(《文物》1964年第7期)从那以后,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笔者所见近十年出版的多种著作,如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赵启斌主编《中国历代绘画鉴赏》、陈变君等主编《翰墨聚珍·中国日本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伊葆力编《金代书画家史料汇编》等,对他们的生平要么付之阙如,要么语焉不详。时至今日,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特别是资料的丰富、技术手段的更新,我们大体能够摸清他们的底细了。

  一 

  陆勉书写了北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他没有创作新诗,而是书写王安石的两首名作,大概是因为这两首诗在同类题材中最为优秀,题写起来最为简单,但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他只擅长书法,不擅长诗歌。其实不然。

  今考,陆勉,字懋成,号竹石,明代诗人,书画家,江苏无锡人。明成化十八年(1482),秦旭在无锡发起碧山吟社,陆勉是其成员之一。据邵宝《容春堂集·续集》卷九《跋碧山吟社诗卷》,该诗社由秦旭、陆勉、高直、陈履等十人组成,在十人中,陆勉名列第二。陆勉的生卒年不详,邵宝言其卒时82岁。陆勉与著名画家沈周(1427—1509)有往来,沈周《笔花轩为陆懋成赋》就是其交往的证据。陆勉还有与沈周等人合作完成绘画的记录。沈周《客有持季汝和、陆懋成共画片石竹木,求予补乌鸟于上,复请赋此》诗云:“季公本是刑曹郎,先来画石妙莫当。一拳特立含雨意,满眼湿润加苍浪。陆郎乔柯与幽筱,以笔代锚栽其傍。两人能事合一手,清绝可拟中书王。”季汝和,其人待考。沈周以“陆郎”称呼陆勉,说明沈周年长,当时陆勉还很年轻。沈周还应邀为秦旭、陆勉等人的诗社活动创作《碧山吟社图》,成为一时佳话。据袁枚《〈碧峰吟社图〉为秦小岘观察题》诗序:“前明弘治癸亥,秦修敬先生招陆懋成勉、陈天泽履十人为诗会。沈石田为作《碧峰吟社图》。”秦小岘是秦旭的后代秦瀛,秦修敬即秦旭(1410—1494),字景旸,号修敬,无锡人,生平详见李东阳《封中宪大夫湖广武昌府知府秦公墓表》。袁枚记载的时间当来自秦瀛,弘治癸亥为弘治十六年(1503),其时秦旭已经去世,所以“癸亥”一定有错,怀疑是辛亥(1491)或癸丑(1493)之误。沈周《碧山吟社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学者认为创作于碧山吟社成立之初,与袁枚所言误差过大,达二十余年,恐不可信。笔者倾向于弘治六年(1493),当时秦旭长子秦夔已由江西布政使致仕回乡,在无锡侍奉其父参与碧山吟社活动。

  二 

  张锡题诗云:“风沙无情玉颜老,尤物自合埋青草。和亲嫁女计已疏,后宫美人何足道。天涯一死何须嗟,漫将哀怨归琵琶。琵琶中国弹未已,有人转眼悲胡茄。颇觉良工心独苦,老夫对画伤今古。安得缚取呼韩编作民,青冢斯时化黄土。”落款为“天府谪仙张锡走笔”。

  张锡是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金末张天锡,字君用,号锦溪老人,河中人,著有《草书韵会》,现存。金末文坛盟主赵秉文为之作序,贵族完颜璹为之题跋。郭沫若先生《谈金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论及宫素然《明妃出汉图》与题诗,称赞这首诗“还不错,透露了些时代气息”。该诗放弃同情明妃不幸命运的惯常思路,以议论为主,批评和亲政策,希望从根本上战胜敌人,那么就不会再发生此类悲剧了。可是,从“琵琶中国弹未已,有人转眼悲胡茄”两句来看,类似悲剧还在不断上演。“颇觉良工心独苦”一句,似乎说明张锡很理解画家宫素然的良苦用心。赵启斌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绘画鉴赏》中指出,《明妃出塞图》的创作背景是金宣宗贞祐年间卫绍王之女出嫁蒙古国之事,宫素然于是有感而作。倘若如此,张锡或许看出了这幅画的作者和创作年代了。郭沫若先生根据诗中怀古伤今的内容,判断诗作者是“明末清初人的口吻”,得出张锡与金末的张天锡不是一人的结论,这充分体现了他敏锐的艺术直觉。后来,罗继祖先生《金张天锡〈草书韵会〉及其题〈明妃出塞图〉》认为张锡就是金代的张天锡,但缺少有力的证据。张耀宗《金明二代的张天锡》据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中的记载,认为张锡是明代天顺年间钱塘人张天锡,观点新颖,富有见地,只可惜未能有力证明张锡就是张天锡,未能进一步考索其生平。

  今按,北宋易元吉《猴猫图》卷首有宋徽宗题“易元吉猴猫图”,卷后有赵孟题跋:“二狸奴方雏,一为孙供奉携挟,一为怖畏之态,画手能状物之情如是。上有祐陵旧题,藏者其珍袭之。子昂。”钤“赵子昂氏”印。又有张锡题跋:“猴性虽狷,而愚于朝四暮三之术;狸虽曰卫田,而不能禁硕鼠之满野,是物之智终有蔽也。是理姑置,今观易元吉所画二物,入圣造微,俨有奔动气象,又在李迪之上,信宋院入神品也。后有文敏小跋,字虽不多,而俊逸流动,遂成二绝矣!今为吾友郜君世安所藏。世安善鉴画,能书,其得于是者必多矣!尚永宝之。张锡跋。”这则题跋文字言简意丰,由说理入,径直品评易元吉画作的高超技艺,推崇赵孟题跋文字与书法之精妙,并简要介绍收藏家郜世安(其人待考)的才艺。下钤“张”“天锡”“天府谪仙”三印。由此可见,这位张锡字天锡,号天府谪仙。其生平大体可考。

  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二《张天锡》曰:“张锡,字天锡,别号海观,钱塘人也。天顺壬午(1462)领乡荐,春闱不偶,授山西大同府应州山阴县教谕。天资俊拔,下笔成文,诚八叉七步之才也。其豪放飘逸则鲸吞海吸,而青楼红楼、名公巨卿,争相迎递,远近无不知其名者,惜未大成而卒。至今人传之。”据此可知,张锡才华横溢,曾闻名一时,但成就有限。这一记载比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更早更详细。郎瑛还征引张锡的《医俗亭记》,该文作于张锡弃官归隐二十年左右,“虽近谑而亦足致理”,堪与同时代吴宽的《医俗亭记》相媲美,可惜鲜为人知,远不及吴宽文著名。张锡《题明妃出塞图》《跋猴猫图》《医俗亭记》这三篇诗文都爱议论说理,体现出他的创作个性。从张锡《题明妃出塞图》中“老夫对画伤今古”来看,该诗当作于他的中晚年。

  三 

  第四首题诗署名“吴郡孙宁”,诗歌艺术性要高于张锡题诗:“明妃自小生归州,选入汉宫知几秋。画者无端恶其貌,君王不幸空含愁。呼韩单于勇且悍,食肉裘毡易为乱。千里来朝不惮勤,愿受君恩婿于汉。明妃奉旨即日行,都门上马伤中情。雪肤花貌耀君目,已去却悔先其名。从此明妃北归虏,风卷胡沙眼羞睹。马上琵琶掩泪弹,弦弦怨恨声声苦。妾心不贵阏氏尊,但愿单于感汉恩。后来身死埋青冢,月明夜夜啼孤魂。”诗中有明妃和亲的历史叙事,有对她远嫁匈奴、一路风沙、悲苦伤心的描写,更有以一己之身换取两国和平安宁的期许,内涵丰富,抒情婉转。作者孙宁是谁?此前著作全都失考。

  今按,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七《孙秀才宁》曰:“宁字继康,长洲人。”仅此寥寥数语,说明钱谦益对其生平了解有限。长洲为苏州下属县,与孙宁自称的“吴郡孙宁”相符。“孙秀才”这一称谓说明他没有功名,只是一介布衣。以布衣跻身《列朝诗集》,并入选两首诗歌《题半塘寺润公房顾叔明所画松壁》《送渊上人》,说明孙宁的诗歌水平较高,有一定影响。

  孙宁大概是何时人?钱谦益应该知道,却没有交代。今按《列朝诗集》分乾集、甲集、乙集、丙集、丁集、闰集,乾集收录帝王诗歌,闰集收录僧道和女性作者的诗歌。甲、乙、丙、丁四集按朝代先后编排,乙集八卷所收诗人自永乐朝至天顺六朝(1403—1464),孙宁位于第七卷,应是明英宗朝人。另据明代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卷上《渊孝先生杜东原》所载,画家杜琼与其友孙宁“杜门咏歌,不求人知”。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东原耕者,人称东原先生,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通翰墨书画。可见,孙宁与杜琼为同辈兼同乡。

  通过上文考证,可以得知陆勉、张锡、孙宁三位题诗者是明代中期苏州、杭州、无锡一带的诗人兼书画家。他们都没有获得科场功名,没有担任过像样的官职,也没有显耀的经历,但他们与无锡秦氏家族以及杜琼、沈周等著名画家交往,共同组成了一个地方文化艺术圈。他们在一起开展的雅集酬唱、品题书画等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日常生活的艺术品位。正是他们这些知名和不知名的文化人推动了江南文化的发展,正是类似为宫素然《明妃出塞图》题诗这样的文艺活动创造了日益繁荣、特色鲜明的江南文化,最终使得环太湖流域成了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文化、学术最为兴盛最为发达的地区。

  (作者:胡传志,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明妃出塞图》题诗者考

2020-07-20 09:28 来源: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