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有用吗?

2020年04月08日 10:47    来源:大众日报    王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民按照防控要求尽量减少购物、聚餐、旅游等活动。但在防控疫情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对零售、旅游、餐饮等行业造成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17.6%。

  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复工复产的浪潮。各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是其中之一。像南京目前发放的消费券总额达3.18亿元,涵盖餐饮、文体、旅游等多个领域,还有广州3亿元、杭州16.8亿元……在山东,济南面向景区、旅行社等推出了2000余万元的惠民消费券;青岛向市民发放总额度3.4亿元的健身消费券。据不完全统计,为推动城市经济复苏,目前已有17个省市宣布发放消费券,总额超过50亿元。

  研究表明,消费券对消费的额外拉动作用在10%—40%之间,即相比于没有发放消费券的情形,发放100元消费券后,能够多带来10元—40元的消费。

  从短期效果来看,消费券的发放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消费品的减价让利,根据供给需求定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需求量就会上升,而商品需求量上升时,又会反过来刺激商家生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居民们被疫情“憋了”许久的消费欲望被加上了“引燃剂”,短期内都会带动消费增长出现新高,所以消费券的出现正是时候。

  而比短期增长效应更重要的是,消费券等消费政策措施对消费者长期消费心态的改变。有些乐观的观点认为,疫情期间由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受到压抑,一旦疫情结束很可能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但是疫情期间也是国家经济停摆、企业遭受困境、部分人收入降低的一段时间,受此影响,消费者更加爱惜钱包,反而开启“报复性存钱”的可能性也很大。同时,近段时间以来居民大多在家隔离,大多采取网购等方式,对旅游、外出购物等依赖性降低。这种行为模式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一旦这种习惯不被及时打破,将会使得消费增长更加困难。所以,消费券就可以通过最直接的优惠手段打破这一“闭环”,让消费者重新养成出门消费的习惯。

  但是,虽然消费券短期可以带动消费增长,但对其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如果将消费需求比作湖面的话,消费券只能相当于投入湖中的石子,无法引起大的波澜。一来消费券终究是政府来“买单”,而政府财政力量亦非“凭空而来”,不可能一直维持支出;二来既然消费券不能一直发放,受其额度、期限等限制,绝非长久之计;三来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可能会挤出原本就存在的必需消费,省出的金额则相应地转成储蓄,使得刺激消费的作用大打折扣……所以说,消费券只能是“引燃剂”,有用但作用有限。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与复工复产、居民出门等同时发生的还有房地产市场的“抬头”。近20年来,买房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大事”,没钱的攒钱买房,有钱的买多套房比比皆是。疫情发生后,房地产市场仿佛陷入迷雾当中,说涨说跌说横盘的观点五花八门,不论是刚需还是投资者面对“人生大事”都进入了持币观望阶段,很多人不敢将钱花在娱乐消费上。

  所以,要想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就要从根本上将群众的“钱袋子”解放出来。简而言之,要想打赢“持久战”,就必须“调结构”“稳就业”“稳增长”。

  “调结构”就是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将被房市“捆绑”的经济一步步解放出来,不仅让经济发展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而且让群众摆脱一有钱就想投在房市上的心态;“稳就业”是稳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的恢复和回补,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和就业发展状况,只有群众有钱赚才能有钱花;“稳增长”则是在对外经济“捉襟见肘”的情境下,要更加注重对国内资源的投资与拉动,同时积极为企业让利减负,帮企业渡过难关,从而保持经济欣欣向荣的局面。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目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并未取得全面胜利,居民外出消费切勿大意,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切以生命安全为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消费券有用吗?

2020-04-08 10:47 来源:大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