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集了从光绪年间至今1万多种5万份珍贵报纸
申雨林,让老报纸文化传承走得更远
前不久,正值芭蕾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包头首演之际,申雨林将珍藏的1964年3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捐赠给包头大剧院。这期《人民日报》刊登了《暴风雪中一昼夜——记英勇保护公社羊群的蒙古族小英雄龙梅和玉荣》。正是这份报纸,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传遍全国。
“报纸是几年前我费了很大劲儿从外地一个藏家手里买来的。捐赠出来是想对剧组更好地传承草原英雄小姐妹精神有所帮助。”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申雨林收藏的一个专题,围绕这一专题已有200多份报纸。
捐赠报纸的主人公申雨林,是包头市第一家个人藏报馆——申雨林藏报馆的馆主。他还担任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理事、内蒙古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副会长、包头市集报联谊会秘书长等职务。40多年来,他收集了从光绪年间到现在的1万多种、5万份报纸,这些报纸记录着时代和历史,弥足珍贵。
其中有1959年10月16日的《内蒙古日报》,刊登了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草原不产寸铁的历史,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剪彩这条重大新闻,并收藏着十多份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条消息的不同报纸。
出生于1963年的申雨林,少年时便喜欢读报剪报,80年代开始集报。几十年中,通过集报以及和全国各地报友进行交换,从光绪年间的、民国时期的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申雨林收集了很多珍贵的报纸。除了纸质报,他还收集了许多异型报,有获得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上最长报纸单幅广告《阜新日报》的“梦幻葛根苏木号外”、《深圳商报》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8周年特刊》连体报,还有硬币大小的《达人秀画报》,更有丝绸报、手绢报。
“光绪年间的《申报》我收藏有两份,一份是光绪六年的, 一份是光绪九年的,到现在也150多年了。” 申雨林指着面前的报纸说,都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到左的、单面的,光绪年间的报纸大部分是单面的,到民国年间就是两面的了。
在收集的众多报纸中,他最喜欢和珍爱的是一份绥远时期的《西北实业报》。他曾带着这份报纸参加央视‘鉴宝’栏目,得到专家们的赞誉。 “这份《西北实业报》是民国八年的(1919年),是《内蒙古日报》的前身。” 他说,《内蒙古日报》解放战争时诞生在内蒙古东部,上世纪50年代初与《绥远日报》合并,而《绥远日报》1927年诞生于归绥,《绥远日报》的前身就是《西北实业报》。
申雨林介绍,到目前为止,《西北实业报》只发现两份,一份是在上海图书馆,但见到的人也没几个,还有一份就是我这份。上海图书馆那份是黑版的普通报纸,而我的是全红的。全红的说明有重大事件。报纸里有云南起义,有当时固阳和武川的分界线介绍,包括什么时候分的,在哪儿分的。
1949年,“解放”成为报纸的主题。“解放大军迫近上海”“湘西解放军直入贵州边境”“解放军进驻南疆”“解放兰州”“解放皖南”“解放甘肃”“解放绥远东胜”……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被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而包含“解放包头”消息的报纸则是申雨林收藏最多的一类。
“我收藏的有解放包头内容的报纸近20份,全国各地的都有。包头解放以后,第一任市长郑天翔是当时国家政务院任命的。从报纸上能看出当时的历史,咱们当时一个地级市,国家政务院任命说明包头是相当重要的。” 申雨林说。
从发射人造卫星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航母起航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世界,在申雨林收藏的报纸里,人们看到新中国在创造着无数个第一次 。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再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新中国的发展变化,在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中,被真实地记录着。
申雨林说,包头的集报事业在内蒙古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些珍贵收藏引起国内学者和众多集报人的关注。集报人从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50多人,并成立了包头集报联谊会。
这些年,申雨林经常走进驻区单位举办报纸展览,他借助各种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老报纸。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个大的老报纸展馆,把这些“老古董”展示在百姓面前,让老报纸文化传承走得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