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传承人巧夺天工 馍上生花美不胜收 西安市优秀非遗项目面花(塑)主题展可免费参观
面团捏成的莲花、鱼虫、飞鸟、走兽、娃娃各个精妙绝伦,再经民间艺术家们的一双妙手将它们缀于一只只礼馍顶端,鸟虫翩翩欲飞,娃娃们憨态可掬,美得令人心生羡慕。这是7月30日上午记者在半坡博物馆西安市优秀非遗项目面花(塑)主题展上见到的场景。近一个月,来自西安的面塑高手和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了60余组传统花馍,为西安观众提供了一次民间艺术视觉盛宴。
当日上午,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遗博物馆与西安半坡博物馆联合各区县非遗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最中国 看西安——西安市优秀非遗项目面花(塑)主题展”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开展。为了呈现西安面花(塑)艺术的全貌,主办方从各个区县精选出代表性传承人及爱好者20余人。他们的职业各异,身份从教授到农妇,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了。面花(塑)是一项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复杂的非遗项目,从揉面、染色、塑形到上锅,完成一个“大件”最少需要日夜劳作三四天。这些传承人及爱好者冒着酷暑守着锅台,历时一个月精心制作了60余件面花(塑)作品,并配以图片、文字、视频全面阐述关中地区这一文化现象的寓意、内涵及文化背景。
碑林区非遗项目“关中礼馍”代表性传承人党亚贤是来自西安交大的副教授,家乡在渭南,七八岁起就跟着母亲学捏面花,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一把锥子就是她的全部工具,后来考入大学,在西安交大当老师,逢年过节都要做大量花馍访亲送友。直到前几年退休后,党亚贤常常去文化馆,去学校,用地道的关中话讲民俗歌谣,表演捏馍技艺,教市民做花馍。尤其是在各种大型对外活动中,将自己制作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花朵、小人儿作为礼品送给外国大使及嘉宾。这次她的参展作品是完灯礼馍,是在完灯仪式上舅舅给12岁的外甥相送的,寓意孩子从今往后成长为少年。“礼馍观人生,节日都有馍……”这次,党亚贤写了一首《关中礼馍赋》并做成长卷,向市民介绍关中礼馍在民间的渊源。她表示,从孩子满月、结婚到老人过寿、丧葬……面花(塑)承担着各种民俗活动中祭祀礼器的重要作用,这项技艺,与其他传统民间技艺一起承载着厚重的民俗价值。
据悉,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西安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市政府公布的名录项目192个,其中列入省级名录101项,列入国家级名录10项。西安鼓乐2009年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命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33名,其中入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55名,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全市现有非遗传习展示场所60多个。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展演100多场,特别是在我市的年节和文旅会展活动中,非遗项目都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厚重感。现在我市非遗项目遍布东西南北中,传承人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