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文旅政策指明了哪些方向

2019年01月15日 08: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文化市场从“战略性短缺”进入“短缺与过剩并存”时代,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移动互联、数字科技、金融等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逐步向内容制作及整个产业链领域传导,越来越多部门开始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与规划中。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下,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框架和分工方案不断细化。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策划推出2018年度盘点系列,今天,为大家盘点2018年中央各部委文旅相关政策,温习政策精神。

  据“中经文化产业”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央各部委发布涉及文旅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共计182篇。其中涉及旅游33条,创业创新18条,文化金融17条,乡村振兴17条,知识产权14条,公共文化服务14条,文物保护13条,影视动漫11条,特色小镇建设9条,体育8条,非遗7条,扎实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元年

  中央定调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重在提质增效

  

  乡村文化振兴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2019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年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绕不开文化和旅游。

  乡村文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产业类型,不失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这其中关键是要解决乡村文旅发展的短板问题,在17条涉及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中,有4条涉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提质升级,5条涉及特色小镇建设,近4条涉及乡村文化建设,各自从结构优化、消费细化、企业强化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试图探索走出一条自下而上、农村包围城市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头活水,也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在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首次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事实上,我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年底,住建部先后发布《关于对拟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的公示》(共有271个村镇入选)、《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2646个村落列入名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古镇保护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40年锐意改革

  文物保护利用迈入新阶段

  2018年,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大政策的出台,政策法规持续为文博行业注入强大活力。

  回顾40年文物保护历程,我国文物保护事业法律体系与机制日趋完善、文物家底基本摸清,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不断深入,全社会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积极性不断提升,同时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贡献也不断加大。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由1978年的0.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8亿元,国家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彰显文化自信。

  文物保护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细数2018年文保领域的关键词,革命文物、水下文物、文物保护装备、拍卖许可证审批、涉案文物鉴定、馆藏文物退出、文博文创……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用16项任务系统布局了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新局面。并首次提出“建立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使用和运营管理”“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公共服务、藏品征集、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等三种新提法,或将推动今后解决文物领域长期没能解决或者不易解决的难题。

  深入挖掘文物故事,生动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独特风采,坚持让文物活起来,弘扬文化自信,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依旧是当前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化金融在规范中突破

  深度融合再次释放积极信号

  文化产业繁荣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金融创新配合、引导文化产业升级发展。2018年,适逢我国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同样也是规范引导文化金融良性发展关键的一年,中央部委政策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文旅PPP、新兴业态投融资、专项债券等分步推进文化金融工作在各领域深化实施。文化产业内部的变革升级也为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金融模式和相关政策创新步伐正逐步紧跟产业发展需求。

  文化金融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与此同时,文化金融在基金、保险、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基础设施架构初具雏形,供给侧结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12月24日,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成功获批,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文化金融融合的门槛正在不断打通。

  为推进文化企业与金融更好对接,2018年3月份,原文化部联合发改委在深圳举办文化产业专项债券及产业基金融资对接交流活动。2018年年末,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一锤定音,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同时为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再次释放积极信号,在资本市场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向优秀文化企业开放。

  首个部令出炉

  继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4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随后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1082人);7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发布《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发展,带动地方就业与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年末,文化和旅游部第1号部令出炉,首个部门规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再次明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既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样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幸福感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2018年的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也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所谓的“见人见物见生活”不再局限国门之内,也在通过影视综艺、“一带一路”等更多“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建设美好生活再发力

  数字化构筑新业态消费矩阵

  美好生活离不开政府创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离不开文化市场优秀文化产品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2018年5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当月,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51.85亿,支持2018年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9月,继2015年5月国办发(2015)37号,文化和旅游部再发文,进一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

  支持新业态发展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新业态发展日趋强劲,传统文化开始更新更潮,数字化消费渐成主流。7月份,《科技部办公厅和中宣部文改办关于加强现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范优化工作的通知》发布,中国文创产业呈现新技术引领、生态化运营、产业化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知识产权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数字创意,引领美好生活。资本寒冬之下,数字科技依旧热度不减,伴随一批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业态的出现,数字创意技术在数字展示、文旅演艺、影视动漫、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这也使得知识产权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2018年14条部委文件中,相关部门在知识产权关于保护机制、认证管理、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等多领域部署实施,多措并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保障体系初步成型,在多重政策加持下,未来数字创意经济将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旅游提档升级

  书写融合发展大文章

  继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之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紧接着,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融合,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

  2018年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力度空前,包括门票、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假日旅游、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旅游人才、旅游失信、旅游PPP、边境旅游、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厕所等方方面面,33条政策进一步明文规范,推动落地实施。

  旅游相关政策一览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共享住宿服务规范》、《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等政策紧扣高质量发展时代命题。与此同时,财政部下达近15亿2018年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预算,进一步支持、落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2018年,风口中的旅游正逐步从野蛮生长转变为精细化运营,抓住机遇,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发展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旅游行业无疑被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多行业迎最严整顿

  高质量发展规范化是必然

  文化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其迫切任务是要实现精品化、规范化发展。2018年,文化产业,尤其是以短视频、直播、影视行业、游戏为代表的四大领域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年,国家在政策管理方面掷地有声,对线上、线下两个舆论场的调控管理更加全面。

  以影视行业为例,临近年关,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终于突破600亿,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正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此前崔永元一条微博掀起影视行业的轩然大波,为规范影视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税务总局一再发文,严打之下,影视行业自查自纠,资本市场对影视公司的热捧大为下降,地方政府对影视公司的税收优惠也告一段落。11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对演员高片酬、收视率造假、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这也被视为2018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限娱、限薪、台网统筹管理、打击造假等监管措施的延续。

 

  影视监管贯穿2018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但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党和国家支持电影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方向不会改变,通过规范税收积极扶持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影视行业如是,其他行业亦如此。而今,随着政策层面对影视、游戏、短视频等政策逐渐明朗,影视、游戏行业寒冬终将过去,但规范化发展已成必然。

  附2018年中央部委涉文政策: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2018年中央文旅政策指明了哪些方向

2019-01-15 08: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