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游、乡村游正日益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选项,尤其是随着“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等的推出,可以预见神州大地将掀起乡村旅游建设的新一波高潮。警惕乡村旅游建设的同质化倾向,便成为一个迫切而必要的话题。
殷鉴不远。此前的特色文旅小镇建设热潮中,不少所谓特色小镇被戏称为“逛逛逛、买买买、吃吃吃”,都是逛酒吧一条街、咖啡店,买义乌小商品,吃当地小吃。因此,在乡村旅游建设新浪潮开始阶段讨论同质化倾向,就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乡村旅游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照搬照套成功模式变得很难成功,要突出发展个性化、特色化旅游。陕西西安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取得成功后,不少周边城市的乡村推出了类似的民俗小吃街、民俗表演等,但始终无法有效吸引客流,惨淡经营。这首先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等参与各方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建设理念上进行严格调控,更好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日前推出的“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规划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既强调各条线路的特色化,也强调相邻区域的个性化,要求各地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理念。
避免同质化竞争还要注意挖掘各地的特色。挖掘人文自然方面的特色容易被大众理解,但准确而深入地挖掘、提炼出这些特色并不容易,需要当地的扎实工作和巧妙思维。福建土楼散布在永定、南靖等地,旅游资源相对较差的南靖云水谣通过突出土楼造型特色、引入客家乡村风俗的办法使之成为最红火的土楼旅游地。
在特色挖掘中,要注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之间的融合。在游客需求越来越高的当下,作为乡村旅游核心需求之一的民宿是其中典型。浙江湖州的莫干山就充分考虑了游客享受高端度假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将当地建设进行符合现代需求的改造,既有明显的本地建设特色,又具备高端酒店的居住和视野等因素,成为众多民宿建设的范本。与此同时,不少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简单改造或者模仿都市酒店的层次,难以发展。
在警惕同质化倾向的同时,乡村治理能力和村民现代理念的建设应走向“同质化”。乡村旅游对原生居民、原有生态的保护和运用是不可或缺的,较难实现类似景区旅游那样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管理,诸如控制食宿的质量和价格、提供车辆修理和医疗保障等服务、公共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此类的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就成为当地乡村旅游成败的关键因素。贵州遵义的太平村通过控制食宿价格上限、统一旅游产品标准等方式,将乡村治理和旅游经营有效结合,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推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