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的一片丹心——探访哥伦比亚女教育家科尔波特

2018年12月10日 10:48    来源:新华社    何珊

  原标题:“新学校”的一片丹心——探访哥伦比亚女教育家科尔波特

  在哥伦比亚教育界,薇奇·科尔波特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不仅因为她当过哥伦比亚的教育部副部长,更因为上万所学校的孩子因为她推广的“新学校”教育模式而获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一年前,科尔波特的名字和她的“新学校”,因为一项由中国人创设的国际教育奖项而被更多人知晓。

  一年后的今天,在科尔波特获颁“一丹奖”一年之际,她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一年来“新学校”模式在“一丹奖”资助下取得的发展。

  荣誉,为了奋斗一生的项目

  科尔波特最近身体状况并不太好,原本计划在她所创立学校进行的采访,被改到了在她家中进行。更遗憾的是,原本打算前往香港,出席12月9日第二届“一丹奖”颁奖典礼的行程,也只好取消。

  “一丹奖”是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陈一丹于2016年捐资25亿港元设立的,旨在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对全球教育作出的贡献并资助他们的未来工作。

  2017年12月,第一届“一丹奖”举行颁奖典礼,科尔波特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分别获得“一丹教育发展奖”和“一丹教育研究奖”。

  回想起一年前的颁奖典礼,科尔波特依然很兴奋。她说,获得“一丹奖”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如果没有他们严格的评审,我们不会获得这样大的肯定,”科尔波特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是一个颁给持续发展项目的奖项,我为这个教育项目奋斗了自己的一生。”

  创新,为了更多孩子的教育

  科尔波特出生在一个与教育有着密切关联的家庭。她的母亲就是一名教师,还创办过师范学院。她的教父则曾经担任哥伦比亚的教育部长。

  在奖学金的资助下,科尔波特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完了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随后选择回到哥伦比亚。她说,自己“想在那些贫穷、孤立的学校里和最穷的孩子们在一起,做些基础教育的工作”。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科尔波特就扎根在哥伦比亚的农村。那时,很多农民以种植咖啡为生,一到收获期,孩子们经常放下书本去帮家长干农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孩子们再回到学校时跟不上进度,而农村的老师们经常要在一个教室里教好几个年级的孩子。

  科尔波特发现,解决这一问题,或许需要教育模式的创新。她提出“新学校”的概念,转变传统模式中以老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教育及信息灌输的方法,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激励孩子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从而调动孩子积极性、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此外,“新学校”模式倡导年级较大的孩子帮助年级较小的孩子,从而形成一种引导关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

  “最开始,我们在哥伦比亚3个地区展开试验,逐渐推广到全国范围,成为全国性的农村教育模式……最终形成2万所学校,教育成果显著,也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政策创新项目之一。”科尔波特说。

  奖励,为了更大范围的推广

  在“一丹奖”评委会看来,科尔波特的“新学校”模式,将课程、教师培训以及社区参与相融合。这种模式已经传播开来,令许多拉丁美洲国家规模较小、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焕发新的生机。

  “所有拉美国家都对我们这种教育模式很感兴趣,”科尔波特说,甚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对“新学校”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在较偏僻地区的移民儿童中推广。

  据介绍,哥伦比亚目前共有2.4万所农村学校,其中1.8万所都采用了科尔波特的“新学校”模式。在全球范围,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在16个国家及地区进行推广。

  去年,科尔波特在领奖之际提出了借助“一丹奖”开展为期三年的项目发展计划。一年过去了,科尔波特确认,在“一丹奖”的奖励与支持下,“新学校基金会”组织了34个教师培训班,完成了对578名教师的培训,向5890名学生发放了学习指南……

  今年,科尔波特还到访中国,参观了多所农村学校,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交流。

  未来一年,科尔波特打算继续开办更多的“新学校”教师培训班,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因“新学校”模式受益。

  按照科尔波特的说法,数十年实践表明,“新学校”模式下走出来的学生,不管在内部或外部的测验及考核中,都拥有更好的表现。农村的学生们反而可以比城市地区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新学校”的一片丹心——探访哥伦比亚女教育家科尔波特

2018-12-10 10:48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