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产业助力大湾区文化中心城市建设

2018年12月10日 09:10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以文化产业助力大湾区文化中心城市建设

  广州要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不仅要打造拥有跨区域、跨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知名文化设施,更要拥有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生产网络和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吸附、流通的文化要素配置平台,还必须拥有吸引国际文化消费人群的文化消费体验空间,从而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广州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在经济历经多年高速发展积累的今天,城市文化更进一步成为城市繁荣的内在驱动力、重要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2018年8月,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这无疑给广州文化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建设要求。

  所谓“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我的理解是,在对全球进行文化区域划分的基础上,能够在一个或若干个国际文化区域范围内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布局和流向进行高效集聚、融合、创新和辐射的中心城市。现在较为通用的全球文化区域划分,主要采用美国地理学家肯达尔的观点,其在1976年依据人群文化特征不同而将世界分为六大文化区。

  广州要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就意味着要在一个或若干个国际文化区域城市体系内,对文化产品生产、资源要素集聚和文化消费辐射表现出鲜明的高端性和网络性特征:不仅要打造拥有跨区域、跨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知名文化设施,更要拥有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生产网络和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吸附、流通的文化要素配置平台,还必须拥有吸引国际文化消费人群的文化消费体验空间,从而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围绕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建设这个目标,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优势,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扩大体制机制开放为动力,以重大文化项目和平台建设为抓手,在内容创作、文化交流、文化保护、产品生产、服务贸易、要素流通、文化消费、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联络中外、互通有无的作用,形成独特优势,将广州建设成为跨国际文化区域的文化产品融合创新高地、文化资源要素配置枢纽和都市文化消费体验名城,促进广州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广州城市文化功能升级,加速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步伐。

  文化产品融合创新高地

  发挥广州地区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密集的优势,组织广州地区社科专家和文化工作者,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美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对广州都市文化开展深入研究,推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升广州在全国乃至国际领域的学术声望。

  坚持以反映都市人精神和生活为主题的创作导向,提倡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提高广州都市文学、影视、戏剧、杂技、美术等领域的原创地位,推动广州原创文学、影视剧、广播剧、动画片、歌曲、出版物等方面的创作取得新突破。

  推动广州粤语文化研究机构与对粤语有独立研究的外国大学之间的学术研究合作,鼓励粤剧、粤曲、广东音乐等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扶持粤语流行曲、粤语影视剧及粤语话剧、音乐剧等粤语流行文化的创新发展。

  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创新支持体系,支持广州原创内容进行IP创新改编全链条开发,推动优质原创内容的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与创新。

  文化资源要素配置枢纽

  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综合优势,率先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化商品和文化要素自由流动的路径和渠道,充分发挥千年商都积淀的基础,将传统商品贸易中的优势延伸到文化贸易领域,努力在跨国际文化区域文化贸易中实现飞跃。

  在文化商品交易的基础上向文化生产要素拓展,大力发展专业的文化贸易中介机构,创新文化要素交易方式,不断提升广州对跨国际文化区域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国内外文化要素以广州为基地进行交易,推动国内城市与国际间文化资源要素流通与交易规模提升。

  鼓励和引导新的创意、新的技术、新的业态融入并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文化业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使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在广州率先涌现,继而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和保持广州文化创意

  产业的长久竞争力,进而积极抢占国际文化资源要素市场中的有利地位。

  都市文化消费体验名城

  扩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加快推进重大文化设施的服务供给内容和水平提档升级。提前谋划新建的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岭南文化大观园)四大文化设施的高品位、市场化运营管理,继续提升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大剧院、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市新图书馆四大文化设施的知名度、影响力,促进提高海心沙、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协同利用效率和服务半径,打造与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设施集聚区和国际文化体验消费区。

  以创意为抓手,以科技为手段,以现代都市人的需求为导向,完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和生活美学创意产业体系,增强文化消费产品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文化消费构成,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改善文化消费环境,挖掘文化消费潜力,激发文化消费市场活力,增强文化消费空间和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推动面向企业和个人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消费快速健康增长,促进广州文化消费市场持续稳定繁荣,使广州尽早拥有不仅服务于广州居民,更能满足国内乃至跨国际文化区域高端文化需求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全球区域优质文化消费典范城市。

  针对性推进分圈层突破

  围绕广州现实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细致研究国际六大文化区的文化属性特征和文化消费特点,选择重点国家和地区,集中资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争取突破。根据广州地缘优势和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国家间关系、城市往来等因素,一方面,在原有友好城市基础上继续深化文化贸易与城市文化交往内容;另一方面,选择重点城市新建友好城市关系,并针对不同文化区域与合作城市的特征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交流发展的策略。

  首先,全面深化对东亚和东南亚文化区的文化辐射与合作。东亚文化区和东南亚文化区与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可以日本、韩国、蒙古、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为重点合作对象。发挥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文化亲缘性优势,以人文交流为先导,以文化产品服务贸易为引擎,以文化创意和创新为动力,以这些国家的驻穗领馆和福冈、大分、光州、仁川、曼谷、胡志明市、平阳省、金边市、泗水市等友好城市为依托,全面深化人文交流与产业合作水平。根据城市文化功能互补、产业发展互补和资源要素互补的客观现实,加强各项文化交流活动,深化对华侨华人群体的文化推广,加快文化资源要素聚集与流通,推动对东亚和东南亚文化区的文化贸易,全面强化广州跨国际文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地位。

  其次,巩固拓展对非洲文化区和印度文化区的文化辐射与合作。可以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为重点合作国家,充分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构思创作符合合作国家需求的文化商品;以亚历山大、汉班托塔、艾哈迈达巴德等友好城市为依托,逐步加大文化交流与合作力度。争取开辟更多直航航线,积极吸引合作国家居民以广州作为门户来华旅游;充分利用广州国际贸易门户的优势地位,在商品贸易的基础上构思和拓展文化贸易,并逐步扩展文化资源要素的流动流通网络合作。

  再次,积极强化对西方文化区的文化辐射与合作。可以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为重点,以布里斯托尔、伯明翰、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巴里、米兰、里昂、洛杉矶、休斯敦、波士顿、关岛、温哥华、蒙特利尔、叶卡捷琳堡、圣彼得堡、哈巴罗夫斯克市、悉尼市、墨尔本市、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等数量众多的友好城市为依托,以点带面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力争取得更大效益。通过开展文艺展演、文化遗产保护、文艺作品创作与推广、文博版权利用保护、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与产业合作,大力开展商务与旅游形象宣传,争取吸引更多欧美商务与观光游客将广州纳入访华旅游目的地。

  

  (作者: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柳立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2 )

以文化产业助力大湾区文化中心城市建设

2018-12-10 09:10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