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产业扶贫 让贫困群众扬起治穷致富的风帆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走进吾屯村和年都乎村,随手推开一户家门,即能看到“家家作画、人人从艺”的繁荣景象,从事热贡艺术,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据统计,吾屯村从事热贡艺术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98%,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5000余元增长到目前的30000余元;年都乎村从事热贡艺术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70%以上,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3000余元增长到15000元。
为增强“造血”功能,我省出台了《金融支持热贡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协调金融部门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及民间艺人贷款3000万元,形成 “公司+艺人+基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传承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目标,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成为文化扶贫的典范。
为突出文化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我省鼓励贫困地区当地文化企业、单位以及个体户通过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的方式,研发特色文化产品,并在产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等整条链上吸纳当地群众,增加农牧民收入。
西宁市湟中县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依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了以农民画、壁画、堆绣、泥塑、雕刻、藏毯、镶丝、银铜器八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主的“八瓣莲花”文化产业。全县文化企业注册数达77家,个体经营户数量超过500家,建成区外加工点300多个,省内外销售网点500多个,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有效拓宽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的路子。
文化产业扶贫是我省文化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中的 “重头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南州有“高原石刻第一村”“石刻艺术之乡”美誉的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原为纯牧业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全村200多户900多名藏族群众学会石刻手艺,并成立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以此为龙头融产、学、销于一体,为“和日石雕”搭起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年收益达2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牧民生活;海南藏族自治州藏绣产业覆盖全州5县32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建立了藏绣产业基地,从业人员近万人;玉树藏族自治州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为主体,建设康巴藏文化产业园,吸纳4家龙头企业入驻,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和项目服务指导,扶持贫困群众533户1745人,辐射带动1482户4944人,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17年全省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18.7亿元,保持了22%的高速增长,高于当地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藏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凸显,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