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在新时代 脉搏上跃动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是我们必须正视并加以重视的时代课题。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社会文明进步,更需要文化担当重任、唱好主角。
徐州马庄村是在采煤塌陷地上崛起的一个苏北小村,它因文而兴、因文而名、因文而富。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调研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并为马庄村基层文化建设“点赞”。在浮躁社会下,如何打造一片群众需要、群众喜爱、群众参与的“文化乐土”?马庄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马庄式”文化紧贴时代脉搏,是群众需要的文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篇章催人奋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在这崛起的征途上,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旗帜,必然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马庄村“百姓名嘴”从组建之初,就带着深厚感情、火热激情和满腔热情,以朴实语言诉说发展巨变,以动人旋律高奏奋斗凯歌,逐渐成长为一支让党放心、受群众欢迎的高素质理论宣传队。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社区都在热烈讨论党的十九大的新变化、新气象,迫切期盼聆听党的十九大的新思想、新理念。马庄村“百姓名嘴”响应时代召唤、回应群众诉求,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作编排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群众需求的高质量节目,让基层群众在嘹亮的歌声、清脆的快板声中,受到了鼓舞,得到了力量,看到了未来。
“马庄式”文化赓续民俗传统,是群众喜爱的文化。传承让文化更深远,创新让文化更丰富。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从“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传承“过去”是文化工作者与生俱来的历史重任,创新“未来”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时代担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我们需要克服对传统文化的功利心态、对西方文化的盲从心理,以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态度去继承和创新文化传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马庄村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快板说唱、神农祭祀等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中积极的、进步的元素予以诠释、转化和弘扬,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马庄村“农民艺术家”善于从马庄历史、马庄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以敏锐的目光和艺术的触觉,用快板、歌剧等多种形式,把马庄“村”的醇厚、“人”的淳朴、“景”的纯美,转化为更多的精品力作和精彩文艺,打造出具有马庄特质的“时代之作”。
“马庄式”文化深耕基层民生,是群众参与的文化。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文化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文艺作品要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文艺工作者必然要深入到企业、乡村、社区、学校生活最前沿,把人民群众的声音作为“第一信号”,从普通群众中寻找灵感,从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生动实践中提炼主题,让文化服务、文艺作品多一些家常味,多一些泥土气,让文化与生活的“距离”更近,与群众的“关系”更亲。马庄村的“名嘴”“明星”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弟,讲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他们在艺术创作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艺术表演上说农村话、演农家事、道农民情,展示出当代中国新农村、新农民的风采,正是“人民文艺为人民”的充分诠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作者:苏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