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的高端制造能力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其中的关键是要提升制造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设计的自信和能力,夯实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制订提升、贯彻实施先进工业标准,建设和提升先进测试技术和实验平台等。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当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也呈加速态势。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破解发达国家重振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大飞机》杂志为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
《大飞机》:尊敬的路院士,不久前,您应邀受聘担任中国商飞公司大型客机专家咨询组高级顾问。如今又在百忙中拨冗接受《大飞机》杂志专访,这充分说明您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研制和中国商飞公司发展的关心与重视。在您长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一直倡导科技人员要有科学精神,认为“科学精神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因此,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所定义的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与价值,科学精神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尤其是科技界的体现状况。在科技物质充分彰显的今天,如何才能使科技物质与科学精神协调发展?在诸如大型客机项目之类的国家重大专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该如何发扬科学精神,以促进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更好发展?
路甬祥:科学精神,首先是追求科学真理,需要不畏艰难曲折的求索和质疑精神。唯实、求真,不主观、不盲从。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和认知科学规律,不迷信权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力戒浮躁,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虚假作风。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创意、创造和创新将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不足的国家,必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伍。
航空航天是当今科技和高端制造竞争的重要战略制高点,事关经济大国的自主和安全。今天的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破除由于近现代以来长期落后所形成的自卑心理,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培育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科学精神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每一位中国商用飞机的研制者,都要有这样的科学精神。要学习和创造当代飞机制造和经营管理的前沿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尊重科学规律,严谨踏实,创新开拓,实现中华民族百年的民机梦。
科学的宗旨在于认知客观规律,技术创新的价值在于造福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在我看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伦理起点在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平等权利、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创造美好生活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商飞公司致力于研制安全可靠、舒适环保、经济实惠的商用飞机,不正包涵着这样美好的期盼吗?
《大飞机》:针对我国制造业将面临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挑战,您提出要加快提升我国的创新设计能力,用“创新设计”成就“中国创造”的建议。这个观点对中国民机产业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民机产业虽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运十”项目,但产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储备与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民机设计能力方面,还没有走过一个完整的型号研制过程。目前,中国商飞公司研制的两个型号ARJ21新支线飞机与C919大型客机,践行的就是“用创新设计成就中国创造”的理念,但碰到的难题不少。您认为我国民机产业应如何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拓展设计价值?创新设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尽快培养出我国民机产业的设计人才队伍?
路甬祥:设计是人类一切有目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先导和准备。设计往往决定着产品功能、制造过程、使役运行乃至遗骸处理和再利用水平以及节能减排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为了生存便开始原始朦胧地构思制造工具。设计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设计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延续几千年农耕社会的“传统设计”创造促进了农耕文明,近现代的“现代设计”推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工业设计提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发展了人机功能学,注重产品功能与色彩造型的特色和优化,提升产品吸引力、竞争力和价值。在以知识网络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创新设计”必然会引领以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人类文明走向。
我将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工业化时代的现代设计、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分别表征为设计1.0、设计2.0和设计3.0。我国已经是全球制造大国。尤其是近年来,载人航天、蛟龙深潜、北斗导航、航母入列、运20升空、超级计算、超超高压输电、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重要领域的设计研发和集成创新能力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创新能力仍较薄弱,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少,自主创新设计制造引领世界的先进产品、技术体系和经营模式也少。2013年,我国制造业生产销售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20%,居世界前列,但多数企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中端,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商用客机、航空发动机、先进医疗诊断设备、先进设计软件、操作系统、IC等仍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和创造强国。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迎接新产业革命挑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已到了应该充分关注、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引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下半年,中国工程院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就创新设计战略咨询进行了立项研究,希望能在提高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为国家和产学研各界,进一步提出科学前瞻、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战略举措和发展路线图建议,遴选编纂中国优秀设计案例集,带动提升中国设计创新能力,促进向“中国创造”转变。
《大飞机》:民机产业是需要多学科支持的高端工业制造业,要突破很多基础技术,对国家的工业基础要求也很高。目前,工业材料仍然是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宝钢、中铝等大型央企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的研制上进行了攻关,但仍需要从国外进口。您认为应如何协调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共同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如何加快提升我国工业的配套水平?
路甬祥:飞机设计制造是世界公认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需要多学科专业人才协同,需要先进材料、信息、航电、先进制造、检测试验、工程软件等基础技术与产业的支撑。
从1939年8月27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德国He-178首飞,到1949年7月27日第一架喷气式民航客机英国哈维兰公司的“彗星”号首飞,再到1954年7月15日美国波音707首飞,世界民用飞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目前,国际大中型商用客机市场基本被波音和空客垄断,竞争剧烈,研制大型客机的任务艰巨而光荣。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知识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以绿色、智能、个性化、定制式为特征的全球制造技术和产业转型正在快速推进,飞机设计制造也面临着新产业革命和民航业发展新需求的挑战。
中国商飞公司承载着近百年来中国几代人的希望和梦想,受到全社会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未来的中国客机应该是更安全可靠、更舒适高效、更绿色环保,能为更多中国和世界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商用飞机。
国产飞机必须要有前瞻的理念,不满足于跟踪模仿,应科学前瞻,自主创新,立志研制出更好的民用客机。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改革开放的优势,组织好多学科优秀人才进行创新合作,促成全国产学研优势单位通力协同,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刻理解和掌握民机研制的客观规律,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决定作用,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商飞公司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研制商用客机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政府应始终将其列入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在投融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稳定、持续的支持。
应统筹全国优势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军民融合,部署安排相关基础材料、基础关键工艺技术、航空发动机、导航与控制设备、基础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检测试验、设计制造信息与工具技术平台等研发和建设。
应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飞机设计制造相关人才。在商用飞机进入市场前期,应按WTO原则和国际通行做法,实施必要的产业成长期扶持和保护。
在倡导弘扬集中统一、科学组织、全国协同、自力更生、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精神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竞争合作的行业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进程中,积极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智力,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和实效。
《大飞机》:从您的人生履历可以看出,您一直在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而奋斗,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国家将“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许多重大事项决策。请您谈谈为之自豪的几件事情。同时,就我国高端制造业而言,要加快实现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路甬祥:我是浙江大学的毕业生,信奉传承“求是创新”精神。我个人的座右铭是“理想、勤奋、持之以恒”,就是坚持信念追求,勤奋踏实做事,诚实执着做人。
我热爱教育与科技事业,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好时代。党和国家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我有幸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先在浙江大学,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还兼任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联系教科文卫委员会。
我有幸与科技教育界的同志、同事们一起尽力做了一些工作,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参与科技与产业创新战略和路线图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推动践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院地合作,努力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融合,促进科技知识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创造环境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传承建设科学民主、爱国奉献、求真唯实、协力创新的科学文化等。有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有的也不尽人意。我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产业创新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支线和干线飞机也一定能早日翱翔在祖国蓝天上,在全球民用航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中国造商用飞机飞向世界的梦想。
我认为,提升我国的高端制造能力也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其中的关键是要提升制造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设计的自信和能力,夯实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制订提升、贯彻实施先进工业标准,建设和提升先进测试技术和实验平台等。
《大飞机》:您在中国科学院担任院长时,致力于将这支“科技国家队”打造为能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大型客机研制是个典型的要求产学研密切配合的项目,需要大学、研究机构、设计单位与制造企业协同研究、共同攻关。您认为,要做到产学研有机融合,还需要学术界和企业,乃至国家做哪些突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对大型客机项目的产学研融合有何建议?
路甬祥: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协调,更加注重绿色、智能、共创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不少国家都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培养吸引创新人才,发展新兴产业,回归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加紧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速率进一步加快。
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充分运用创新资源、积极发挥创新活力、有效转化创新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世情、国情以及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增强做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促进产学研合作,关键在于构建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职能定位、内生动力和合作环境和机制。政府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简政放权,改革创新管理,明晰各创新主体在国家和产业创新链中的职责定位,尊重各创新主体的自主权,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开放法治、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协会、学会和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大学和研究院所应从目标定位、评价机制、人才培养、价值导向等方面深化改革,改变实际存在的片面注重论文数量和评价因子的倾向,构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人类文明持续发展需求,鼓励科学原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集成全球资源自主设计创新,鼓励知识、成果、人才向企业转移、转化的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基础前沿科技研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积累创新基础资源,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知识、前沿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源支持,积极参与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企业是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也是技术创新投入和实施的行为主体。企业应在发展战略、创新投入、经营管理、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自觉发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并自觉依法保护落实个人及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权益。
建议中国商飞公司可以发起组织大型客机创新合作联盟,通过商飞创新基金、创新论坛、创新学院、联合实验室、联合工程设计与试验中心等多种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