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十年】灾后十年砥砺奋进,这些乡村脱贫成效不简单!

2018年05月06日 08:50   来源:光明网   

  光明特稿·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记①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山青黛,水生烟。眼前的绵阳安州区在那场大地震前还叫做安县,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走了这里千余个鲜活的生命。

  车行安州区沸水镇,伴随着地形起伏绵连,一条平整的柏油路如一缕丝带般格外显眼,道路两旁风光秀丽,生态植被良好,小而美的湿地如珍珠般散落。“公路建成前这里是一条半米宽的泥水路,村民进出都要穿雨靴,从村子走路到镇上得一个小时,泥水淌流的地段还得让丈夫背过去……”55岁的村民陈永美回忆说。

  确实,在眼前这条网联道路建成前,沸水镇道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导致村与村之间产业道路不通,整村连片产业发展不能形成合力,制约全镇经济的发展。“道路修成后,将镇内10个村的道路连城环线,奠定了全镇抱团发展的基础,为逐步建设百亩水产养殖、千头肉牛养殖、万亩中药材的生态产业基地提供支撑。”沸水镇党委书记高银兵说。

  让高银兵同样感到骄傲的,还有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引水工程。“沸水镇地势较高,临近白水湖水库难以利用,以前全镇大部分村组多是靠天吃饭,稍遇天旱全镇农业灌溉、人畜饮水都困难。”高银兵说。就在几天前,沸水镇白水湖提灌引水工程竣工,闲时拦截山水溪流,急时提灌站辅助提水,解决了全镇农业灌溉用水以及饮水难题。

  沸水镇引水、修路,十年来换了新面貌(李政葳/摄)

  修路、引水后,沸水镇的脱贫攻坚也买迈上新台阶。以沸水镇枫香村为例,2014年6月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贫困户77户、246人,村子坚持整村连片开发,还引进了“安驿.箱几”乡村田园旅居项目,以公司+农户方式发展枫香村乡村旅游,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让绿水青山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24岁的谢超在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养鸡,2017年被推选为沸水镇枫香村村主任。别看脸上稚气未脱,这两年谢超已带领村民成立了励志新农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带动这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

  对于未来的规划,高银兵说,沸水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沸泉水文化、酒文化,着力乡村文创+乡村旅居的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综合体的新业态和新形态创立,努力建设生态泉水小镇。

  绵阳安州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李政葳/摄)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创业者的身影。“以前家乡村庄和沿海地区没法比,年轻人如何将自己的价值融合到农村发展,将家乡的好山好水的潜力发挥出来,值得我们思考。”今年33岁的蒋军是西南大学畜牧兽医专业高材生,2014年在外打拼了7年的他放弃高薪工作,回到绵阳安州老家创业,发展原生态土鸡,当起了“鸡倌”。

  后面,蒋军还成立了绵阳市壮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壮源贡呈”品牌商标。这个集旅游休闲与生态体验的综合体,是以乡村旅游、生态产业、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的多元融入,围绕安州电商和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有机鸡、有机鸡蛋和绿色蔬菜等农副产品远销山东等6省。“我们正在探索‘产业+乡村旅游+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模式,不仅可以让贫困户入股分红,还能提供技术培训,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蒋军说。

  随着互联网触角不断向农村延伸,网络扶贫成了一个热门词汇,淘宝、京东在农村的流行,让各界重新审视农村市场的潜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 2.01 亿。因此,中国互联网未来的红利不仅在城市,也是在农村。

  “实施‘数字晓坝、‘智慧小镇’建设,在晓坝镇农家乐建设宽带、公共WiFi、村村通等网络基础设施”“以‘微信开发’为载体,构建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等服务平台,打造晓坝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协调易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提供农产品网络直播”……在去年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绵阳安州区晓坝镇成为唯一一个来自基层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展出案例。

  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近年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网络扶贫为抓手、农民网校为载体,探索出网络支部众建、网络公益众筹、网络智库众帮、网络创业众扶等网络扶贫“四众”模式。“小镇信息化建设有效缩小山区农村与城市数字鸿沟,让更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农村,让农村群众挣得越来越多,学到的东西越老越多,‘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该镇负责人说。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变迁或许犹如白驹过隙。然而,震前、震后的乡村却变化巨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灾后重建成果持续释放的巨大动能,以绵阳安州区为例,2017年与震前2007年相比,全区GDP是震前的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30元。

  “希望村民早日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现在村民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以后大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这不仅是90后村主任谢超的心心念念的愿望,也是每一位灾后发展关注者的心愿。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