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解决家庭教育“刚需”受青睐 作业帮成70、80后女性常用APP

2019年04月08日 11:02   来源:东方网   

  日前,移动大数据平台QuestMobile发布最新“她经济”洞察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月,K12在线教育APP作业帮成为70后、80后女性日常最常使用的APP之一。其中,70后女性使用作业帮月活达808万,80后女性使用作业帮月活达2071万。QuestMobile报告中,70后、80后女性最常使用APP均为15款,作业帮是70后、80后女性最常使用APP中唯一的综合教育服务类APP。

  

    

  

  业内分析认为,70后、80后女性已为人母,对作业帮的高频度使用,说明了现阶段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作业帮作为一款综合教育服务APP能为广大家长用户提供可靠的家庭教育支持,并已获得了家长用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与日俱增,相应的需求也水涨船高。第三方机构智研咨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家庭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家庭教育支出规模已经将近一万亿元,近十年来年复合增长率为10.7%。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文教体育支出从2006到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89%和13.7%。

  有分析指出,为子女辅导课业是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刚需”,这也是作业帮APP能够获得广大家长青睐的原因。据介绍,作业帮APP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课业问题;作业帮APP还根据学科知识点配有文字解析、视频讲解、在线问答、综合练习等多样化服务,能够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针对家长用户的需求,作业帮APP还提供了作文范文、单词应用等工具和服务,能够辅助家长为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位云南家长告诉记者,作为一名80后妈妈,以前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后来,她开始利用作业帮APP为孩子辅导功课,不但能够解决孩子日常不会的课业问题,还能利用APP中的各种知识讲解服务,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利用APP中的“举一反三”、“一练”等综合练习功能,还能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

  有业内人士表示,辅导孩子课业仅仅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长会对家庭教育有更高的追求。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表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竞争加速,家庭教育难度在逐渐增加,急需构建科学完备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和监测评估制度,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转变育人观念,为家长提供相关指导和帮助。

  作业帮向记者介绍,为了满足广大家长的现实需求,根据家长用户反馈,2018年5月,作业帮家长版正式上线。作业帮家长版保留了原有作业帮APP的课业辅导和各类教育服务功能,同时又加入了“口算批改”、“作文搜索”、“听写”等全新功能,进一步协助家长及时解决孩子课业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业帮家长版还应用了作业帮独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育”模式,能够跟踪孩子长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知家长给出学习改进建议,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服务。

  作业帮还介绍,为了给家庭教育提供全面支持,作业帮家长版还上线了“成长学院”板块,为广大家长传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为此,作业帮联合权威机构和资深教育人士,根据国内外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开发制作了海量针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课程。课程涵盖了最新教育理念、青少年教育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家长综合素养、学生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包括了“校园霸凌”、“亲子关系”、“健康上网”等家长最为关心的教育议题。

  此外,作业帮还组织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组成权威专家团,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及时专家答疑服务。从目前家长用户反馈来看,这一服务针对性地解决了部分家长在实际教育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可借鉴经验。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