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沙联合塞林港水下考古 发现中国宋元至明清时期瓷器残片及墓葬碑刻

2019年01月18日 13:0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个月29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始对红海之滨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这次发掘工作旨在对塞林港周边开展水下考古调查,以了解海港的古航道信息,并搜寻周边的水下历史遗迹,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次水下考古发掘由中沙双方各选派6人组成12人联合考古队,其中有7名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员。自上个月29日开始,中沙考古队员们同心协力,采用常规考古手段与新科技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取得了重要收获:经考证,在遗址南侧确认一处可供泊船的天然港湾以及进出港湾的航道。在遗址发掘中,还清理出铜砝码、青金石、玛瑙、钱币等考古实物;同时还发现了阿拉伯陶器、波斯釉陶以及来自中国的瓷器,证明塞林港所在的红海海域曾是东、西方海上交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海上交流。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 闫亚林:我们这次考古是海陆空全方位合作,我们也进行了水下考古,对这个海港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对于阿拉伯区域的这些文明很多国内的人并不了解,对于海上丝绸之路这段历史也不是很了解,沙特国家对这个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通过这个项目,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两国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沙特塞林港遗址联合考古项目为期五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1月访问沙特期间两国达成的重要文化合作意向之一。2018年3月至4月,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在遗址上发现了中国宋元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以及墓葬碑刻,为判断遗址年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红海之滨,曾是一处重要的贸易港,后因故废弃,被流沙掩盖而成为废墟。此次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沙特方面也因此对本次联合考古项目非常重视。

  中沙联合考古队沙方负责人 迈赫迪·卡尔尼:作为沙特人民,我们很重视这个与中国共同开展的合作项目。从中国经过红海的古代贸易通道,即海上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阿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目前我们的考古发现证明了这一切。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