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专家确定甘肃天梯山石窟一造像为沮渠蒙逊“为母造丈六石像”

2018年10月10日 14: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10月10日电(记者范培珅)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近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考察研究确定,当地一尊站立佛像正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祈福所造的“丈六石像”。

  这尊站立佛像位于天梯山石窟残破洞窟一个方形殿堂窟内正壁中央,约5米高,身体略微前倾,体型饱满厚重,头部已严重毁损,但身躯保存较为完整。佛像双腿并立,右臂斜下垂,左臂抬起,身体两侧有袈裟长袖残痕……

  “通过查阅多部古文献,我们知道沮渠蒙逊是在汉地凿石窟的第一人;另外,近百年来的石窟考古相关研究,在汉地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洞窟开凿早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同时,一些文物保护专家近几年发布的有关北凉王沮渠蒙逊与凉州石窟的研究文章,也涉及相关内容。”宁强介绍说,不管从文献记载还是到考古发现,都相互印证了这尊佛像就是“丈六石像”。

  据《法苑珠林》等古文献记载,沮渠蒙逊曾在此山崖“为母造丈六石像”。沮渠蒙逊虽是匈奴人,但早年就深受汉地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推崇孝道。他接受佛教信仰之后,仍然坚持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以孝道为先,沮渠蒙逊用“女身佛像”为其母祈福。

  “令人遗憾的是天梯山石窟因地震破坏和人工搬迁的严重影响,残存的洞窟和造像大多面目全非,识别困难。而且,天梯山石窟的开凿时间延续数百年,各时期石窟的开凿位置并无固定布局规则可循。”宁强表示,此次这尊沮渠蒙逊为母亲所造佛像的识别确认,打破了相关研究长期停滞的局面,是汉地佛教艺术研究的重要突破。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