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学标配”六件配齐最少3万 值得拥有?

2018年09月05日 07:44   来源:工人日报   

  据9月3日《天府早报》报道,近期,各大高校陆续开学。记者在四川成都市采访发现,电脑城的生意比往日红火许多。销售人员透露,电脑、手机、平板这老三样的开学标配如今也丰富起来,增加了数码相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六件配齐最少也要3万元。

  别成“消费绑架”

  “开学标配”可以是消费参考,但切莫成为消费绑架。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开学季奢侈一把无可厚非,但对家境平平的大学新生来说,父母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装扮得“体体面面”,非但是一种虚荣伪饰的“金玉其外”,而且对培植大学生的自强务实等十分不利。因此,不但家长们要摈弃溺爱心态,告诉孩子不要热衷盲目跟风的攀比消费;有关高校也可防患未然,提早发出温馨提示,谆谆善诱大学新生注意节约。而针对近年来的“标配攀比”之风,高校亦可考虑在录取通知书中突出提醒:“只配必需的,不配虚荣的”,少给家长增加负担,也引导学生多些自力更生。(司马童)

  更该标配“品质”

  大学生入学需要有一定的装备,但不是这些硬件,而是“软件”。比如,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成年人了,一个人在外读书,要用责任来管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要将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学不是游玩的地方,更不是以谈恋爱为任务,读好书,有过硬的本领,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后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要有独立的能力。能够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甚至应该学会烧几个菜——生活能力强了,应对各种挫折的能力也会变强;要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跟父母谈谈大学生活,一方面能够满足父母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父母也能及时帮孩子应对各种生活难题。(王军荣)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