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市
特色园区激发活力
本报记者 王金虎
初夏时节,在位于山东济宁邹城市的精密制造产业园,园区负责人陈宏指着一台1米多高的特种阀门告诉记者,这是应用于核电、医药领域的产品,单台售价在100多万元以上。“就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济宁首家市属地方煤矿——邹城落陵煤矿主井遗址。如今,昔日的废旧矿区变身为百亿元年产值的制造工业小镇。”陈宏说。
依靠煤电产业发展打下的工业基础,邹城在2020年3月份整合原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两家山东省级开发区,成立新的邹城经济开发区,量身打造特色产业区中园,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走出了一条县域城镇化特色发展路径。
据邹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修东介绍,开发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邹城化工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3大区中园为主导,围绕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五大主导产业建设,辐射带动4个工业型乡镇提档升级产业,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目前,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城融合带动效应凸显。今年一季度,邹城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6.61亿元,同比增长6.12%,占邹城全市的89.58%。
在邹城机器人产业园,只见标准化车间一字排开,人才公寓、研发办公楼、展厅等一应俱全。机器人产业也是邹城特色园区助力产城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自2013年招引落地第一家机器人企业以来,邹城始终把机器人作为引领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集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公共配套服务、整机企业孵化、系统集成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园区。
“邹城将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转型,形成‘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研发+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和生态圈,推动当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步伐。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有效带动了当地人流、物流、科技流集聚,为本地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金说。
邹城相继打造了10余个特色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两促进”作用。2021年,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780亿元、增长24.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7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8平方公里,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集中供水、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城镇化率达到65.5%。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