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精准对接产业——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12月29日 09: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2月21日,河北省内首家科技创新超市实体店在保定高新区落成开业,该平台聚焦主导产业,整合创新发展要素,为京津冀企业提供一站式陪伴孵化服务。

  “线下实体店是线上服务的有力补充。”保定迈卓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保安说,通过线上展示宣传和线下展厅推广,“超市”大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已经有客户专程从北京前来洽谈业务。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活力在保定高新区持续迸发。2015年4月28日,北京中关村首次打破固有合作模式,在京外设立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几年来,位于保定高新区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以北京为中心、合作城市为节点,全球配置企业、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打造类中关村的创新生态体系,利用智库共享平台、展示中心、雨林空间等开放性支撑平台,高效聚集政策、资本、高端人才、创新文化、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六大创新要素,探索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优化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合理布局。

  保定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材料技术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走进该企业的黄光无尘车间,工作人员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激光扫描、匀胶、掩膜层生成……随着时间推移,新型图形衬底开始“生长”。

  “一枚厚度仅为0.5毫米,长宽均为120毫米的陶瓷片,看上去薄如蝉翼,却能为一盏400瓦的LED灯提供散热。”公司AIN(氮化铝)陶瓷事业部总监郭坚向记者介绍,这是由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热导性氮化铝陶瓷基板。

  2016年,北京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专家孙永健带领郭坚等北大半导体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创办了中创燕园。4年时间,企业实现了从实验技术到产业技术开发和量产的跨越。

  同中创燕园一样,中国信通院、诺未科技、玄云动力、隆元达等6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京津研发、保定转化。据了解,2015年至2020年,创新中心通过精准产业对接,共促成200余家企业落地,50家域内外企业达成技术、市场等多项合作,合作规模超过10亿元。

  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发展成“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吸引384家京津冀三地创新企业和机构入驻,创新生态系统从点逐步延展到线、到面,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通讯员 姚 琳)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精准对接产业——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0-12-29 09: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2月21日,河北省内首家科技创新超市实体店在保定高新区落成开业,该平台聚焦主导产业,整合创新发展要素,为京津冀企业提供一站式陪伴孵化服务。

  “线下实体店是线上服务的有力补充。”保定迈卓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保安说,通过线上展示宣传和线下展厅推广,“超市”大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已经有客户专程从北京前来洽谈业务。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活力在保定高新区持续迸发。2015年4月28日,北京中关村首次打破固有合作模式,在京外设立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几年来,位于保定高新区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以北京为中心、合作城市为节点,全球配置企业、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打造类中关村的创新生态体系,利用智库共享平台、展示中心、雨林空间等开放性支撑平台,高效聚集政策、资本、高端人才、创新文化、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六大创新要素,探索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优化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合理布局。

  保定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材料技术及应用的高科技企业。走进该企业的黄光无尘车间,工作人员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激光扫描、匀胶、掩膜层生成……随着时间推移,新型图形衬底开始“生长”。

  “一枚厚度仅为0.5毫米,长宽均为120毫米的陶瓷片,看上去薄如蝉翼,却能为一盏400瓦的LED灯提供散热。”公司AIN(氮化铝)陶瓷事业部总监郭坚向记者介绍,这是由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热导性氮化铝陶瓷基板。

  2016年,北京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专家孙永健带领郭坚等北大半导体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创办了中创燕园。4年时间,企业实现了从实验技术到产业技术开发和量产的跨越。

  同中创燕园一样,中国信通院、诺未科技、玄云动力、隆元达等6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京津研发、保定转化。据了解,2015年至2020年,创新中心通过精准产业对接,共促成200余家企业落地,50家域内外企业达成技术、市场等多项合作,合作规模超过10亿元。

  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发展成“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吸引384家京津冀三地创新企业和机构入驻,创新生态系统从点逐步延展到线、到面,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通讯员 姚 琳)

(责任编辑:张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