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华时评:安全让旅游体验更有意义

2020年05月06日 19: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题:安全让旅游体验更有意义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陈爱平

  文化和旅游部5日晚间公布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超预期的旅游人数和消费金额,印证了此前业界的判断:“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首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为何越来越多老百姓开始走出家门享受美好的旅游休闲?核心要义是“安全”。

  假日期间,全国已开放的8400余家景区严格落实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各景区着力做好卫生防护、清洁消毒,严格落实体温筛检、配套使用“健康码”核验,筑牢“安全之墙”。

  完善的疫情防控举措让人安心,新风尚“预约旅游”更让人省心。5天假期里,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假期旅游平稳有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武汉,游客运用“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等14个热点区域的当日客流量;在上海,86家A级景区全面实现“无预约、不出行”,约50家景区支持分时预约,游客自觉有序间隔入园。

  如果安全是“1”,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则是后面一个个的“0”。在景区限流背景下,各地仍迎来以“本地人游本地”为代表的旅游市场复苏,一方面折射人们“求放飞”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展现出旅游业面对疫情顽强转型升级的韧性——在河南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朱仙古镇等乡村旅游点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光休闲;在上海,民宿大受欢迎,平均出租率达81%;江苏通过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方式,推出2120个线上赏景、看展、观演项目——让游客愿意花钱、花时间体验,旅游产品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更智慧的管理、更丰富的产品供给,不仅在当下提供更多安全保证、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复苏,更是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需要看到,当前以线上渠道为主流的景区预约体系,或给不习惯用手机的老年游客带来不便;本地游的风采,或因雷同的旅游产品、乏善可陈的歌舞表演打了折扣。如何让“1”邂逅更多的“0”,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红利,值得业界关注。

  旅游业探索如何化危为机,持续推动智慧改革升级,让“诗和远方”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短视频为旅游"景"上添花    2020年05月06日
  • ·江南游赏特盛春夏    2020年05月06日
  • ·三大融合促旅游产业靓起来    2020年05月06日
  • ·为了孩子,不妨以近郊游替代远游    2020年04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新华时评:安全让旅游体验更有意义

    2020-05-06 19: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题:安全让旅游体验更有意义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陈爱平

      文化和旅游部5日晚间公布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超预期的旅游人数和消费金额,印证了此前业界的判断:“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首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为何越来越多老百姓开始走出家门享受美好的旅游休闲?核心要义是“安全”。

      假日期间,全国已开放的8400余家景区严格落实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各景区着力做好卫生防护、清洁消毒,严格落实体温筛检、配套使用“健康码”核验,筑牢“安全之墙”。

      完善的疫情防控举措让人安心,新风尚“预约旅游”更让人省心。5天假期里,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假期旅游平稳有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武汉,游客运用“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等14个热点区域的当日客流量;在上海,86家A级景区全面实现“无预约、不出行”,约50家景区支持分时预约,游客自觉有序间隔入园。

      如果安全是“1”,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则是后面一个个的“0”。在景区限流背景下,各地仍迎来以“本地人游本地”为代表的旅游市场复苏,一方面折射人们“求放飞”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展现出旅游业面对疫情顽强转型升级的韧性——在河南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朱仙古镇等乡村旅游点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光休闲;在上海,民宿大受欢迎,平均出租率达81%;江苏通过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方式,推出2120个线上赏景、看展、观演项目——让游客愿意花钱、花时间体验,旅游产品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更智慧的管理、更丰富的产品供给,不仅在当下提供更多安全保证、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复苏,更是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需要看到,当前以线上渠道为主流的景区预约体系,或给不习惯用手机的老年游客带来不便;本地游的风采,或因雷同的旅游产品、乏善可陈的歌舞表演打了折扣。如何让“1”邂逅更多的“0”,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红利,值得业界关注。

      旅游业探索如何化危为机,持续推动智慧改革升级,让“诗和远方”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符仲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