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新疆:天山南北景象新

2019年08月14日 07:52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乔文汇 马呈忠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山逶迤千里,巴里坤草原辽阔绮丽,慕士塔格峰云雪披肩,额尔齐斯河奔腾向西,在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上,山川如画,壮美雄奇。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中欧班列车轮滚滚,南疆盆地隆起产业高地,“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这里接八国、挽内地,阔步迈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驻村干部用心访民情、倾心惠民生,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动人画卷在166万平方公里铺展,“团结同心曲”响彻天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新疆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图为冬日冰封的天山天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呈忠摄

  “钢铁丝路”丈量经济发展

  日前,一趟满载化工产品的列车,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启动,驶向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这是从该陆港区发往白俄罗斯的首列往返班列,返程将装有波兰、白俄罗斯等国肉类产品。

  “原来走海运单程就需要近1个月时间,这次只要13天,还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此次班列运载货物来自张庆城所在的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身为化工品销售部总监的张庆城说:“今后公司将优先选择中欧班列出口货物。”

  漫漫古丝路,回响新驼铃。盛夏,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派繁忙,中欧班列正编组待发,将奔赴欧亚诸国。新疆新铁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军介绍,自2016年5月运营以来,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班列开行频次由平均每周1列,发展到目前每日3列,疆内货物量约占一半。

  班列开行频次加密,说明新疆经济总量的增加。2016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逾9600亿元,2017年首过万亿元,2018年超过1.2万亿元。将时间往前推移,1952年兰新铁路开始建设时,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只有7.91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到2018年已增长200倍,年均增长8.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道必答题。近年来,新疆通过扩大总量带动了整体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两年前相比,中欧班列装载货物更加“精细”,从日用百货、资源型产品为主拓展到机械设备、化工产品、设备组件等,货值明显提高。新疆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直接体现在中欧班列上。

  交通畅,经济兴。根据数据显示,新疆铁路于1958年开工建设,当时营业里程只有231公里,1978年突破1000公里。截至今年6月,营业里程达6527.84公里,“钢铁丝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今,全区铁路布局从早期只有兰新铁路的“一”字形,转向“人”字形,未来将形成“一横两环”。

  目前,贯通南北疆、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把全疆所有地州市连接起来;拥有21个民用机场,疆内航线实现“环起来”;“钢铁丝路”串联起所有地级市、自治州首府。新疆同全国一道,进入高铁时代。

  在“钢铁丝路”支撑下,新疆逐渐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经过70年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

  “三山两盆”释放生态红利

  走进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石板路纵横交错,农家小院绿荫掩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香。这里是新疆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山、水、田、园交织。村民闫向福把自家老房子改造成“月亮人家”民俗客栈。“村里的风景卖上了钱,乡亲们现在吃上了旅游饭。”闫向福说。

  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新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努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眼下,在地形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正加速释放生态红利。

  柯柯牙位于新疆阿克苏,维吾尔语意思是“青色的悬崖”。那里曾是一片盐碱荒滩,沙尘肆虐。1986年,当地数万军民向沙尘宣战,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柯柯牙已是千古荒漠成林海。1987年来到柯柯牙林管站工作的吐尔洪·依布拉音,见证了这里的巨变。他感慨地说:“当年环境非常恶劣,现在不仅建成了林海,还让林子变成了聚宝盆。”

  温宿县是柯柯牙工程的主要实施地之一,也是柯柯牙以林养林模式重要的实践地。近年来,该县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开展“高产攻关”和“低产改造”,林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乡亲们种上核桃树,不仅收入高了,风沙也跟着小了,更过上了好日子。”吐木秀克镇兰干村果农努尔艾力·买买提说。

  “我们这里林果种类很多,有核桃、杏子、香梨、葡萄、红枣和药桑。”在阿克苏市郊多浪河畔,地里木拉提·塔什正在忙着打理果园。“苹果、香梨开始挂果了,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他说,过去沿河两岸都是小作坊,还有垃圾堆,一到夏天,蚊虫特别多,气味难闻。“现在河水清了,果香弥漫,来这散步的人特别多。”

  生态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说,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旅游规划,新疆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亿人次,增长40.1%,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589万人次,增长46%,预计全年将超过2亿人次。

  截至去年底,新疆14个地州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4.7%,全疆河流地表水体的水质优良率达97.6%。雪克来提·扎克尔表示,新疆将继续夯实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三大基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场标志性战役,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盛夏之夜,阿克苏王三街人头攒动,美食飘香。一家由7个民族88名股东经营的“民族团结一家亲”餐厅顾客满座,生意火爆。“大家希望多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餐厅发起人娄建波和木合塔尔·肉苏力,怀着维护好民族团结的共识,以众筹方式开了这家餐厅,每年还拿出一部分收入做公益。

  同在王三街经营着一家餐厅的努尔也木·亚森,与兴隆街商户田永荣结对成为姐妹。努尔也木·亚森经常邀请田永荣到自己的餐厅做客,田永荣则邀请努尔也木·亚森来店里学习中医养生,鼓励她开发养生菜品,吸引更多顾客。

  在王三街上,除了有“民族团结一家亲”餐厅,还有以“一家亲”命名的夜市、商贸城、蔬菜店,发生在这条街的民族团结故事,带给人们温暖和感动。

  新疆一直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治上保障每一个民族的合法权益。全自治区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动员广大干部到各地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农牧区贫困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在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前进村,布阿依夏木·阿布都热衣木常给爱美的村民设计时尚发型,她已从两年前的家庭主妇变身为全村妇女的时尚设计师。她总说:“要是没有张娜姐,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这样生活。”

  张娜是自治区妇联干部,与布阿依夏木·阿布都热衣木结亲后,鼓励她走出家门就业,用劳动创造财富。在张娜的推荐下,布阿依夏木·阿布都热衣木参加了自治区妇联提供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后申请到项目资金支持,在村里开起美发屋并带了徒弟,过上了幸福生活。

  据了解,自2017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新疆先后有112万名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群众结成超越血缘的亲人。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通过看望走访办实事好事1440万件次,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1510万场次。

  民族团结情谊还从祖国各地汇聚。在哈密市中心医院,患者艾沙·阿布拉接受了来自2000公里外的远程诊疗。得益于对口援疆机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网络会诊中心在哈密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分中心,向上联结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医疗机构,向下覆盖市、区、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

  2010年以来,中央部委及北京、上海、江苏等19个省市先后“牵手”新疆,全国各地8.75万余名干部人才奔赴天山南北,近1200亿元资金投入大漠绿洲,让新疆各族群众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西域河川年年秀,天山景象日日新。不断延伸的“钢铁丝路”,壮美如画的锦绣山川,拨动心弦的民族团结故事……新疆大地,生机勃勃,飘扬时代欢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马呈忠)

(责任编辑:刘江)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新疆:天山南北景象新

2019-08-14 07:5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