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在近日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国家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飞彪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清晰表达了中国“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升高、单边主义盛行、全球经济治理失序的当下,意义重大。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过去两年,世界经济维持较高速增长,但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消退,世界经济结构性、长期性问题凸显,重回疲弱、分化增长老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3.3%,较今年1月份预测下降0.2个百分点,较去年10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其他机构如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也普遍看“空”未来经济走势。全球经济由两年前的“普涨”转为“普降”。有鉴于此,各国亟需联手,共图经济“稳增长”大计。徐飞彪表示,作为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全新“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补齐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短板,有利于激活各国产能潜力,是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一剂良方。
加强金融货币合作,促进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有效顺畅运转。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乱,则经济乱。金融治理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环节,纵观近百年世界经济史,无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历次世界经济增长停滞乃至崩坍,均与金融不无关联。徐飞彪认为,在当今世界经济脆弱动荡之际,维持各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无缝对接与配合,对稳定与搞活世界经济殊为重要。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承诺,中国不搞以邻为壑的汇率贬值,将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展现了中国推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责任与担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不公正性、不稳定性、不合理性饱受诟病,包括欧洲各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渴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再平衡”,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加大合作机制创新,深化区域及双多边金融互利合作,一方面,可通过金融“造血”,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可顺应国际民心,夯实完善国际金融安全网络,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增量改革,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力量。
强化市场开放,共建更高水平的多边贸易体系。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思潮在美欧沉渣泛起,国际多边经贸体系遭受空前挑战。徐飞彪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时发出了坚决捍卫多边主义的信号,有利于坚定世界各国的信心,推进全球经贸治理合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徐惠喜)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