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蓟门里社区,流传着一首新《小城故事》:“社区故事多,最爱电脑课。青春靓丽大学生,他是志愿者。电脑摆在桌,老人身边坐。有问有答记笔记,求知似饥渴。学上网,发微博,老人生活真快乐……”
歌中唱的志愿者,就是张佳鑫。这名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90后博士,用七年的时间,用自己所学搭建了“互联网公益创业”模式的公益组织“夕阳再晨”,用科技手段解决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受益人现已达一百余万。
让夕阳焕发青春
2011年,还在上大三的张佳鑫通过学校内的宣传,对“创造性的社会公益服务”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他迅速召集了同班、同宿舍的十三位同学,成立了公益服务团队。
现如今,科技产品和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轻人能够很容易就接受并应用起来,但老年人往往不会摆弄这些“新玩意儿”,享受不到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对此深有感触的张佳鑫有了最初的设想:通过年轻的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学电脑,为他们提供进入科技时代的路径,让“夕阳红”可以重新焕发青春,回到“朝阳”状态。
就这样,公益组织“夕阳再晨”夏日里诞生了。张佳鑫带着两个同学顶着外面的大太阳,走访社区,收集需求,最终将海淀区羊坊店有色设计院定为第一站。
然而,第一堂课并没有预期中的爆满,偌大的教室里只来了五个老人。张佳鑫给成员们开了个会,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刚成立的组织,没有口碑,老人们不信任也是正常的。而张贴于社区内的宣传海报,做得也不够为老人着想,譬如字号太小,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想到老人们需要的是什么……
在进行了更加客观深入的调研后,“夕阳再晨”又一次出发了:海报的字号放大到老人们能接受的程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电脑、数码相机、网上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查询健康养生急救知识……各种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课程纷纷上线。渐渐地,坐在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了。
张佳鑫在教老人们使用电脑
用联盟凝聚更多力量
“对老人最好的照顾就是陪伴。”这句话,张佳鑫常挂在嘴边。老人们珍惜生活的态度,为人处世的经验,让他受益匪浅:“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关心现在的他们,就是关心今后的自己。”
随着“夕阳再晨”的活动版图日益扩大,张佳鑫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关心组织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媒体记者,和大量的在校生。眼看助老圈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他便琢磨着,要把人都凝集起来,取得更大的公益效果。
2013年10月,张佳鑫利用自己团队的成功经验,建立了“高校正能量联盟”。在随后的几年中,“夕阳再晨”已经带动起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安徽、湖南、山西等27个省市的102所高校,形成了拥有近万名青年志愿者的公益团队。并成功开发百余讲课堂讲义,十余套“夕阳再晨”科技助老教学套餐,以及总开发字数超过37.8万字,总页数1036页的“夕阳再晨”系列出版图书--《手机里的大世界》、《爸妈微信e时代》、《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方法》,教学光盘及flash教学动画。并义务为教育部、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的离退休老干部长期服务。
一千多场活动,直接服务近两万名老人,间接带动100余万人次受益,是张佳鑫从事公益活动7年后交出的答卷。夕阳再晨,灼灼其华,青年公益,不负韶华。张佳鑫在尽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青年成为“改变社会的种子”,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本文来源:央视新闻、中国青年志愿者)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