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参与者的逐步成熟和监管日趋完善,“高送转”逐步降温将是大概率事件。长期来看,股价的运行轨迹与企业的盈利状况高度同步,靠热点无法支撑股价长期走强,投资者应更加关注企业运营等方面情况——
“高送转”行情是A股常客,尤其是每逢年报、半年报披露之时,A股市场往往会上演“高送转”大戏。不过,今年以来从严监管高送转已取得积极成效,“高送转”概念股炒作明显降温。尤其是11月2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转股份信息披露指引》(简称《高送转指引》),这是沪深交易所持续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引导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的又一重要举措。
炒作明显降温
“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公司盈利能力并无实质性影响,股东权益也并不因此而增加。用未分配利润送股或资本公积金等转增股本,是上市公司扩大股本的一种方式。本质上应属于上市公司在业绩持续增长情况下,出于股份流动性等考虑,适度扩大股本的需要。
但长期以来,不少上市公司送转股比例远远超过公司业绩增幅和股本扩张的实际需求。历史上曾有公司推出每10股送转30股的超高比例送转方案。此种与自身经营发展明显不相匹配的“高送转”,不仅引发市场跟风炒作,也会导致公司股本过度扩张、每股收益过度摊薄,在股本管理方面透支了后续发展空间。近期,市场有公司触及“股价连续低于1元面值”的退市指标,其中既有经营方面的因素,也与前期大规模“高送转”扩张股本相关。
上交所、深交所一直将“高送转”作为重点监管事项之一,从健全规则、强化监管、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严防概念炒作,净化市场环境。
从深市上市公司近年来“高送转”方案披露的情况来看,从严监管“高送转”已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披露2015年至2017年度“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分别为256家、147家和47家,逐年大幅下降,送转比例也明显降低,超高比例送转现象基本消失,截至目前尚无公司预披露2018年度“高送转”方案。沪市方面,从实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监管引导,市场参与各方对“高送转”的本质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沪市公司“高送转”明显降温,2017年年报期间沪市“高送转”公司仅10家,反映出市场对现行“高送转”的界定和监管逻辑已有共识。
11月2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高送转指引》,并修订相关公告格式。上交所新闻发言人表示,本次《高送转指引》重点规范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主要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上市公司专注主业,引导公司合理安排投资者回报方式,依靠优良的业绩吸引投资者,培育健康的价值投资文化。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高送转指引》在制度设计上也充分保障了上市公司正常的送转股需求,对每10股送转5股以下的,不做特别规范。
监管继续跟进
《高送转指引》主要从规范送转股比例、明确披露窗口期以及披露未来减持计划3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提出要求,补齐规则短板,防范违规炒作风险。
一是建立送转股比例与公司基本面挂钩的机制。针对以往超高送转股比例与业绩成长性不匹配等情形,《高送转指引》建立了“亏损、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或者送转股后每股收益低于0.2元的公司不得披露高送转方案”的负面清单,并要求每股送转股比例应当与净利润或净资产增长幅度等挂钩,如10送转10需要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在100%以上或期末净资产较之于期初净资产的增长率在100%以上的条件。同时,对于最近两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且最近3年每股收益均不低于1元的公司,则取消净利润增速要求,支持绩优公司的送转股需求。
二是明确“高送转”方案的披露窗口期。“高送转”方案配合解限、减持计划的市场乱象广为诟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高送转指引》对此果断亮剑,明确规定,提议股东和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董监高前3个月存在减持情形或者后3个月存在减持计划,或者在所持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除外)限售期届满前后3个月内的,公司不得披露高送转方案。
三是细化分阶段减持计划的披露要求。《高送转指引》规定,相关股东应当披露未来3个月不存在减持计划以及未来4至6个月的减持计划,并作为承诺事项予以遵守,以约束利用高送转配合减持的行为,为投资者明晰其中潜藏的减持风险等。
在严监管下,高送转能否走上去伪存真之路?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在对业绩和信息披露的严监管下,今年上市公司通过“高送转”实施内部利益输送的情况会大为减少,再考虑到《高送转指引》中对“高送转”方案的披露时间进行了限制,要求在披露业绩预告或快报后再披露“高送转”方案,其对预期业绩的积极影响因素也就此消除,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或将逐步回归降低股票价格,提高股票流动性等本源。
“‘高送转’是公司市值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些积极信号,同时增强股票流动性。但这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并不会对公司价值有实质性改变。从报告角度看,‘高送转’只是会计数字的简单变更。与其在会计数字上下精力,真不如静下心来做经营。2018年是A股修整之年,同时也是大浪淘沙之年。希望市场多一些价值创造的商业最佳实践,少一些所谓的市值管理手段。”北京理工大学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冀表示。
多关注企业运营
一般来看,年末的“高送转”行情主要为预期炒作,投资者应从总股本、未分配利润、每股资本公积金、业绩以及上市时间等多个维度加以关注,参与时切记保持理性谨慎。
在汇研汇语CEO张强看来,“高送转”是一种市场热点,短期内对企业的内在价值没有任何改变,在严监管下,真正能达到标准的公司较以往减少很多。随着A股参与者的逐步成熟和监管日趋完善,“高送转”逐步降温将是大概率事件。长期来看,股价的运行轨迹与企业的盈利状况高度同步,短期波动更多的是情绪和供需关系,靠热点无法支撑股价长期走强,投资者应更加关注企业运营等方面情况。
“作为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寄希望于上市公司行为规范性提高,另一方面在市场实施新的‘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以后,也要有效利用公司新增的披露信息,对公司业绩、经营情况和整体战略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效规避盲目追高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陈雳说。
张强表示,近期“高送转”行情难持续,也在教育投资者,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收益,很难持久地来自于题材炒作,更多则来源于企业本身的价值和成长。只有在投资中保持理性和谨慎,才能更清醒地分辨出哪些企业有价值,哪些只是短期假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温济聪)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