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甘肃庄浪:自种"产业树" 花开千万枝

2018年11月28日 08: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不久前,甘肃庄浪县岳堡镇吴家村合作社的蒜子卖完后,吴向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美美地睡了一觉。近一年来,他几乎没睡过踏实觉。吴向在是甘肃庄浪县岳堡镇吴家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自从当选以来,他就琢磨怎么解决村民的收入问题,早点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了解到大蒜市场行情好,2016年底吴向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将2300亩耕地入股,并流转邻村1700多亩地,成立了灰灰种植合作社,打算种大蒜。

  土地整理好后,新问题也来了。没技术、没资金、没销路,要想发展产业难上加难。吴向在听说县里为了发展产业扶贫,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过镇干部牵线,吴家村与县农业产业扶贫公司合作,由这家县里的龙头企业提供种子、地膜、肥料并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运输,同时先期垫付村民保底分红和人工工资,产生的利润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按照3∶1∶1∶5的比例分成。

  2017年11月份,吴家村灰灰种植合作社种上了4021亩大蒜。今年6月份,大蒜丰收,但让吴向在发愁的是,一斤大蒜市场价只有2.8元,只要出售,就得赔个底朝天。

  “愁得我整晚睡不着,还是扶贫公司想到了办法。”吴向在告诉记者,大蒜就地加工成蒜子,一斤可以卖到7.8元,通过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销售,4021亩大蒜共收入1900多万元,除去各项成本,有563万元纯利润。

  经过这一波三折,总算有了个好结果。这几天,如释重负的吴向在正在核算分红的事情。老吴感慨,如果没有县上的这家企业带动,仅靠村里自己找路子,只能是瞎扑腾。

  在庄浪县,由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带动壮大的村级产业,吴家村只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份,针对全县外引企业难度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富致富能力弱的问题,庄浪县成立了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运营,这家县属国有独资企业已经成长为一棵产业“大树”,并且开枝散叶,带动全县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记者了解到,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在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分公司,在293个村建立种植、养殖和林果业专业合作社879个,构建了“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实现了企业发展有盈利、贫困群众有分红、村级集体有积累、循环农业有保障,在全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扶贫组织体系,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庄浪县委书记徐毅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