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为守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廊道和生态屏障,气象部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形成覆盖长江流域的监测预报,打造了资源共享、部门协作的安全防护网。同时,气象部门还为长江流域航运、沿江大小水利设施和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一体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服务
5月5日,江城武汉重云密布,暴雨在即,一场湖北今年以来范围最广的强降雨正在酝酿中。风云变幻,气象先行。这边,湖北立即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那边,在位于湖北省气象局的长江流域气象中心,监测人员正紧盯卫星云图和长江流域气象监控网络,根据长江沿线气象雷达和监测站反馈形成的气象实时监测产品正在生产,并准确无误地报送给长江沿线多个省份相关部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气象部门闻声而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形成合力,成效初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的监测预报,已覆盖长江流域;依托气象信息、专业数据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已蔚然成风;依托资源共享、部门协作打造的安全防护网,已经织就。
推动全域共享
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份,流域面积广,流经省份多。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滋润了沿江两岸,也给长江水文、气候等监测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要素分散,地域监测站点分布不均或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及信息发布效率低下。气象监测“一盘棋”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如果把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将这些站点的监测与预报产品充分融合,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沿江各省市防汛抗旱部门科学布局,部门联动加强长江流域水情、雨情监测预报预警,将更好地为长江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气象保障,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目前,部门层面的合作正加速推进。2016年4月份,中国气象局专门发布《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紧密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的气象与行业大数据应用及研发平台和综合立体交通、流域气象、生态和城市群气象等专业服务中心。2017年6月份,中国气象局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签署协议,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推动长江流域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及预测预报产品的共享与融合。
长江沿线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经过努力,长江流域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上已共享了长江流域内74部多普勒雷达、242个水文站、20000多个自动气象站等设备,构筑起了气象灾害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实现了自动气象站实况资料、雷达拼图、卫星云图以及多种预报服务产品共享,可实时提供长江流域主要控制站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资料。2017年,长江上游流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达54%,涵盖短中时、延伸期、长期时效“无缝衔接”的八大类46种流域气象服务产品,为长江流域的防洪调度和防汛抗旱提供了科学支撑。
2017年6月份,长江中游干流及以南流域遭遇连续强降水,汛情严峻。当月28日,一份根据沿线气象雷达、水文站数据反馈形成的气象报告被送至长江防总及相关单位,提醒长江流域中部将再遇强降水,注意防范江河湖库汛情发展。7月1日,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连续下发四次调度令,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压减至日均13000立方米每秒,减缓了湖北及长江沿线干支流的防洪压力。
呵护沿线绿色
2018年4月18日,长江荆江河段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批麋鹿群正在嬉戏和觅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两千多年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再现。
在这片麋鹿栖息的天堂,多要素的自动气象站已经陪伴了它们多年。“气象部门针对麋鹿的生活习性提供专业预报服务,为麋鹿种群繁衍等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据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温华军介绍,麋鹿已从最初64头繁衍到1100多头,且全部恢复野生习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生态、水上交通动脉,守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廊道和生态屏障,气象部门责任重大。
2010年9月份,全国首家气象能源中心——湖北省气象能源中心正式成立,随后对全省尤其是沿江城市气候资源总量开展了详细普查,分析了气候承载能力和气候容量,明确了湖北所处长江流域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资源较为丰富,能够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原生态动力。
科学的论证,为长江经济带新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家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企业在沿江城市落地生根。据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彭军介绍:“7年多来,该中心承担了200余项风资源评价项目和20余项太阳能评价项目,为长江三峡总公司、华电、华能等多家公司提供了新能源气象服务,为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了重要服务和保障。”
护航黄金水道
2017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25亿吨,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为长江流域航运、沿江大小水利设施和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一体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也是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主任崔讲学介绍,目前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已开始尝试打造“黄金水道”航运安全智能气象系统。
“航运安全智能气象系统通过气象部门与长江海事局共同建立的长江航道通航天气指标,确定了包含风速、能见度、温度、降雨量等多个航行敏感天气要素的影响阈值。”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水文预报台副台长田刚介绍,“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为航道管理部门和过往船舶提供实况、预报、预警等沿线对应的天气通航等级,为航运管理决策、运营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导航式气象服务。”
为了让航运服务更贴心,2017年4月份由气象灾害分析评估首席专家带队的工作组,开展了对长江航道区划和灾害普查,初步完成了航运安全智能气象服务系统和移动客户端开发。
2017年6月1日17时,长江航务管理局收到了长江流域气象中心移动客户端一键式发送的大风蓝色预警信息:“预计未来3小时,武汉、鄂州、黄石等城市局部有7级至9级大风并伴有雷电,建议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应对措施。”沿江有关部门收到信息后迅即行动,确保了港口和船只安全。
技术交叉、信息融合,气象、水文、水利、航运等多行业合作共享、协调发展新机制,为长江经济带织就了一张安全保护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胡文鹏 通讯员 李 傲 )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