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9日讯(记者徐晓燕)相信看过电影《机器之血》的朋友们都会被电影中人脸识别的“黑科技”震撼。如今,这些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黑科技”,在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始探索试点应用。
近日,郑州火车站等地探索给民警配备智能眼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袁培江说,这些智能眼镜如果配合成熟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和实时预警系统,可排除海量正常信息,精准筛选出少数违法犯罪者,提供科学布控依据,是近两年来安防领域发展最快的大数据应用技术。
2016年,袁培江成为深醒科技联合创始人和CTO,专注于安防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服务的自主可控创新开发。 他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平均反应速度可达到每秒比对10亿次人脸。袁培江说,目前国内的先进技术最快可达到约每秒30亿次,百万分之一误试率下精度约99%。每秒30亿次速度,意味着两秒钟就可以把全球性的人脸数据库对比一遍,且能够以高于90%的精确度筛选。未来,一旦这项技术大规模应用,基层公安民警有望实现“火眼金睛”,除了可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也能震慑、警戒潜在违法者,让企图“犯罪后一跑了之的逃逸者无处遁形”。
中科院院士张钹介绍,近两年来,人工智能及相关大数据应用技术在安防领域快速发展。袁培江说,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可实现全帧人脸检测、近红外人脸识别、多数据源综合研判、自定义预警规则,识别准确率可超过90%。近两年来,这项技术在侦破失踪等案件中屡立奇功,据不完全统计,已协助贵州、山西、河南、云南等地公安机关抓捕2000多名在逃犯。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