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机精准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8年04月09日 13: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9日讯(记者常理)2018年4月8日,“农机精准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二局支持、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协办。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在《农机化精准扶贫的途径与措施》报告中指出,农机化精准扶贫任务包括深度贫困地区帮扶、定点扶贫、片区扶贫及农业援疆援藏,主要帮扶举措包括汇聚系统资源、政策项目倾斜、专家技术服务、培育壮大主体、社会参与帮扶、相关各方支持,他指出农机化精准扶贫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每项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云南省澜沧县委常委、副县长、中国工程院驻澜沧挂职干部张文韬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情况。他表示,在工程院的指导下,澜沧县开始种植原生态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建设了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设立“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对接帮扶项目,全面推动定点扶贫。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表示,做好产教融合的农机化精准扶贫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提升扶贫的精准性,提升对农民的技术帮扶,推动“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同时要构建良好的机制,实现精准施策,最终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据悉,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和工学院携手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选择产后初加工作为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向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云南7个南方丘陵山区省份的17个贫困县和河北曲阳县捐赠烘干机26台套,通过改变加工方式和手段,培训农民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的农机化精准扶贫之路。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资源和专家团队资源的优势,建立专家服务团队和技术帮扶团队,通过培训贫困地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提高其劳动技能,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其“造血”功能;全程跟踪贫困地区机械化发展情况,把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产后处理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及时进行发展辅导和技术指导,加快推进产后处理机械化进程。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