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检测客车。 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摄
2月7日,江西芯诚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该企业形成年产30亿颗LED驱动电子电路的能力,填补了江西LED电路控制部分的空白。 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摄
作为南昌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激发企业活力,逐渐形成“3+X”产业发展新模式,向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开发区和创新示范引领区迈进
在江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以“手机触控屏出货量全球第一、摄像头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佳绩成为行业龙头的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有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全国前列的江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有中医药高端资源集聚的中医药科创城……这都是南昌经开区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着力推动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构建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创新引领、金融涵养、人才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极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开发区和创新示范引领区。
政策护航企业发展
南昌经开区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开展产品创新等,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南昌经开区所属的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五家、中国第二家掌握MO源生产技术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其MO源产品供不应求。由于MO源项目和其他半导体专用化学品项目的顺利实施,江西成为国内第二个拥有LED完整产业链的省份。
“在落户南昌经开区之前,我们与其他一些地区做了对比,这里良好的产业配套和创新环境是我们选择落户的最重要原因。”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公司落户后,开发区积极帮助我们应对国外对公司产品的价格打压。同时,开发区还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我们设立了专门的销售补贴和创新资金扶持,让我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发展壮大。”
南昌经开区出台了《南昌经开区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区拿出真金白银,在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创新方面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共兑现了2000多万元,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南昌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秦娟说。
经过两个多月的联系,江西江钨稀有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公司邀请的一位中科院院士近日给该公司总经理陈鑫回复,表示愿意在南昌经开区落户。这将是南昌经开区的第五家院士工作站。
“要引进院士落户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创新环境。”陈鑫告诉记者,最终打消院士疑虑的是企业提供的一份奖励兑现证明。就在不久前,他们公司得到了南昌经开区下发的109万元自主创新奖励资金,这笔资金占到企业全年研发费用的四分之一以上。
“得知这个情况,院士认为在这里搞研发是有奔头的、有前途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后,我们将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去自主创新。”陈鑫说。
平台促进技术创新
南昌经开区积极搭建互助互惠、信息共享、共商共赢的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为全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2017年12月12日上午,南昌经开区双创联盟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成立联盟,就是想通过抱团发展的模式,搭建一个加强交流的平台,互助互惠、信息共享、共商共赢,同时协调省、市、区相关创新资源,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交流合作,为全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南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积极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目前,全区拥有清华梦工厂、江财众创空间、99企业咖啡等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拥有北大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江西桑海生物高科孵化器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拥有各级各类技术创新平台80多家;正在加快推进儒乐湖新城、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协同创新园、万科“双创”小镇等创新产业平台建设。
与此同时,南昌经开区还有20所高校、20家科研机构、6所技工学校以及82家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在创新平台的支撑下,企业纷纷加大创新投入。去年海立电器和中科先进制造业技术研究院联手,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创新设计,企业自主研发的两款压缩机被海内外抢购一空,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30%。
“身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研发出引领行业的产品还是有些困难的。这几年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我们做出了业界最大的和最小的转子式压缩机,大大拓宽了压缩机的使用范围。”海立电器研发中心产品经理罗杰俊说。
“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南昌经开区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亲商环境,以权力“瘦身”为项目“强身”,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还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去年以来,南昌经开区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亲商环境,有效激发了社会创造创新活力。
作为南昌经开区的重大重点项目,南昌深国际综合物流港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的每一步,都有开发区的重大重点项目服务专员“手把手”协助。该项目负责人樊成告诉记者,“从土地挂牌到发放施工许可证只花了4个月时间,比我们预计的时间提前了3个多月”。
这样的速度在南昌经开区已成为常态。南昌经开区项目办谢荣华介绍,该区对重大重点投资项目的审批从22个环节缩减至11个环节。
以权力“瘦身”为企业“强身”。自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南昌经开区共保留区级行政审批事项282项,其中实行一审一核审批事项211项;承接市级审批事项327项,其中53项审批事项的总审批时间从406个工作日压缩到259个工作日。
简政放权,释放出无限活力。2017年,南昌经开区实现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27.54亿元,增长1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450.77亿元,增长21.09%。南昌经开区正在形成以电子信息及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以家用电器、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若干产业为补充的“3+X”产业发展新模式。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