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南昌:“洼地”如何迈向高地

2017年04月03日 05: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CEO王敏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大硅衬底LED产业规模,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们的生产车间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王敏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晶能光电是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LED企业。借助这一技术优势,南昌市喊出了打造南昌光谷的口号,加速以LED为牵引,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在南昌的集聚。

  然而,仅凭晶能光电一家公司对南昌经济的拉动作用显然是有限的。2016年,晶能光电加上与其关联的12家企业累计产值16.2亿元,而国内整个硅衬底LED产值也仅有200亿元,与全球LED万亿元规模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生产能力相差甚远。

  产业不大,特别是工业不强,是制约南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相比,南昌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滞后。2016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合肥的71%、长沙的49.5%、郑州的50.1%;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南昌的差距还要更大。目前,南昌市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只有食品产业,而武汉、长沙、合肥分别有5个、4个和3个。

  “南昌经济弱在工业,但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今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战略,将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列为“一号工程”。由此,南昌迈开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步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东部沿海地区有通过产业转移,实现“腾笼换鸟”的客观需要,中西部地区也有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发展的强烈愿望。南昌毗邻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又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难得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天时地利。但是,“人和”也很重要,就是人的主观选择。是让南昌成为落后产能的聚集地,把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再重演一遍,还是另有全新思路?

  近年来,南昌的探索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推动这种转移不是简单的产业位移,而是同时完成产业的升级和聚集。这对于南昌由经济发展的洼地迈向高地,在全国产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有利位置至关重要!

  南昌承接产业转移,不是成为低端落后产能的积水池,而是把承接转移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主动推动东部发达地区企业把本行业先进技术、最新产品和业态转移过来

  坐落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鸿利光电有限公司,是鸿利智汇集团在广州以外唯一的生产基地。公司副总经理江德权介绍,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将建成国内大型LED产业中、下游供应产业园,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开始建设,去年8月投产,今年可实现销售额10亿元。

  今天,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LED和移动通讯终端两个完整的产业链。在LED产业方面,已形成核心材料、核心装备、上游芯片、中游封装和下游应用产品等完整产业链,到2020年,南昌LED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在移动通讯终端产业方面,可实现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本地区配套,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50.1%。

  记者了解到,这些企业大部分是近年来从长三角、珠三角转移过来,甚至是海归投资建设的。近年来,南昌以打造“光谷”“慧谷”“绿谷”为抓手,加快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那么,把本行业先进技术、最新产品和业态转移过来,发达地区的企业是否愿意?鸿利光电副总经理江德权介绍说,公司在广州发展局限较大,这里不仅用地、人工等成本低、环境好,而且产业配套条件好。“必须将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引过来,研发、生产最新产品,企业和产品才有竞争力。”江德权说。

  南昌市副市长杨文斌给记者描述了南昌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的“三张图”:一是产业发展规划图。聘请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专家进行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出产业的战略导向、发展路径、主攻重点、明确各产业发展定位、目标、方向和举措,实行“一业一策”;二是产业链全景图。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以完善产业链条为目标,针对重点发展的各类产业上下游,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景图”,并以主机产品倒推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平台链相互协调、深度融合的“五链闭环”;三是产业板块布局图。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打造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板块。

  按照这“三张图”的描绘,到2020年,南昌将形成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航空装备、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带动南昌全面实现“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

  南昌承接产业转移,不是只关注单个企业、单个项目,而是注重引进完整配套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时又立足自己的技术创新积累和长期形成的产业基础的优势,推动东部相关产业体系整体转移,形成南昌扎根本土的新的产业集群

  总部位于深圳的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投产后,又相继增资注册了4家全资子公司,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形成了南昌欧菲光产业群,成为全球最大的触摸面板供应商。几年来,南昌欧菲光产业群实现了从4亿元到百亿元的跨越。作为南昌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欧菲光还带动了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向“智造”型企业转型。

  今天的区域经济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赵海东介绍,近年来,南昌按照集中、集聚、集成、集群、集约的“五集”路径,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对于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每个都优先选取2—5个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企业或项目,实施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重点培育,引导企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

  赵海东说,产业抱团发展、集群发展,可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企业间分工协作,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使产业发展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不断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今天,南昌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和新能源汽车、LED、移动通讯终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纺织服装等多个产业集群。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汇聚了江铃股份等6大汽车整车项目和145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沂组长研发中心7家,成为江西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最为齐全、最为集中的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机、触摸屏输入、摄像头成像信息输入、液晶显示输出,以及指纹识别信息输入、智慧城市、LED器件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集群。据介绍,到2020年,南昌将力争形成9个300亿元规模以上的产业集聚区。

  南昌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仅仅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低廉为吸引,而是创新体制机制,综合利用好各种要素资源,从提升产业吸引力上下功夫,以方便企业迅速投产、利于引进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采取整体转移、部分转移、研发或检测等重要部门转移、拎包入驻等多种形式的转移

  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基地是一家移动终端生产企业,由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企业从洽谈到投产仅花了不到一年时间,而如果企业从自建厂房到投产,则需要24—36个月。基地总经理郭武辉对记者说,政府提供租金优惠的标准厂房,使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财务成本,并能迅速抢占市场。

  “生产、研发、销售你(企业)来”“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我(政府)上”。这是南昌市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总结摸索出来的一种新的“重资本运营、轻资产招商”模式。

  “重资本运营”就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和以产业引导资金为母基金与金融、投资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产业发展。截至2016年底,南昌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28.8亿元,累计为38个重点项目提供了近35亿元的基金支持。南昌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金伟介绍,这种融资模式跳过了银行的高门槛,比较灵活,不与企业争利,甚至可以提供贴息贷款为企业研发、购买设备等提供支持。

  今年2月,南昌市把基金规模放大,设立了1200亿元的滕王阁基金,主投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轻资产招商”就是通过为入驻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厂房甚至定制式专业厂房、职工宿舍、倒班房、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生活配套等设施,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目的就是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应,解决企业融资瓶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杨文斌说,原来一个企业签约进驻后,从供地、注册、审批等一套程序走下来,一两年是常有的事。如果按照原来的招商方式,机会很容易就错过了。为减轻企业的生产性投入,加快落户速度,南昌市正在大规模搭建产业承载平台,通过建设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轻装上阵”。今后,全市每年将新建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使产业项目能第一时间落地、开工、见效。

  南昌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不搞“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拉郎配式的转移,而是政府引导、面向市场、双向选择、优胜劣汰,避免产业错配、产能盲目扩张的转移;是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实现政企良性互动、地方和企业互利共赢的转移

  正在建设中的南昌科瑞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深圳转移过来的LED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邱彬彬介绍,由于深圳用地成本高,产能难以扩大,在南昌新建的自动化生产线今年底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公司还准备将深圳的生产线全部搬到南昌来。

  招得来、留得下,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要有作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南昌市在建立了一整套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保障机制的同时,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扶持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和企业孵化器,组建联盟,强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就是南昌市通过市场化招商,尽快做大做强LED产业的一个尝试。该计划采取以技术合作换产业发展的模式,通过专利授权、兼并重组、资本注入等方式,围绕硅衬底LED技术进行产业布局,吸引全球企业和个人来到南昌创新创业,加快打造出规模化硅衬底LED产业链。

  承接产业转移也要算好“经济账”。据介绍,按照“客商上层次、项目上规模、产业上档次”的原则,南昌市目前对于工业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一般已不予批地。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建平向记者介绍,开发区于2011年在江西率先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专家评审机制,严格投资强度、建设进度、税收贡献度,规定新入园企业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320万元,几年来,该区洽谈意向项目淘汰率近65%,在源头上保证了项目质量,推动了产业升级。

  产业在承接转移中发展壮大,经济新动能在产业升级中加快成长。2016年,南昌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南昌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2%。(经济日报记者 张 磊 杨国民 赖永峰)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