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执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推行网格化监测大气污染。目前,环保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一消息。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察执法体系,机构总数超过3000个,人员超过7万。环境监察机构主要负责现场执法、监察稽查、纠纷调处和排污费征收等。其中,最为核心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职能就是执法。
今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从全国环保系统抽调了5600多人,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全年共计25个轮次。截至本月20日24时,第一个轮次督查已经结束,28个督查组共检查企业4077家,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808家,占检查总数的69%。这些问题都已经移交地方政府,并实行“挂账”,要求各地逐一“销账”。“环保部还会不定期派出巡查组,既要查案件办理的落实情况,还要发现新的问题。”田为勇透露。
据了解,目前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也已经引入环保执法工作中。举例来说,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按照3公里乘以3公里划分网格,加密分布大气监测点位,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方式,定期筛选出大气污染程度较高的热点网格发送给相关政府和环保部门,推动实施精准执法。
“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执法手段不断丰富、执法方式不断创新、执法能力不断提升。”田为勇表示,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2.47万份,罚没款数额总计66.33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34%、28%和56%,创历史新高。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行政处罚案件数均超过万件,全国有20个地区罚没款数额超过1亿元。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华北污水渗坑”事件,田为勇介绍,从目前了解情况看,天津和河北的渗坑事件涉及两个方面的违法行为:一是利用渗坑、渗井的方式逃避监管,非法排放污染物;二是非法排放、倾倒危险废物,这两种违法行为国家一直都在严厉打击,“两高”司法解释还将其纳入“入刑”的条件。田为勇说,环保部正在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详查,对渗井渗坑违法排污这类问题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