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交通运输 > 铁路 > 正文
中经搜索

“致富路”修到心坎上

2022年10月10日 10:06   来源:人民铁道报   

  万国强 于 海 王 琦

  “九十月是高山包菜收获的季节,我们收购的这些包菜将销往成都、重庆,包菜在那里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9月25日,鸿水源蔬菜厂经理晏红武谈及栗子坝村蔬菜销售情况时,自信满满。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栗子坝村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客车车辆段实施定点帮扶的村子,地处秦岭南麓,海拔、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今年,仅鸿水源蔬菜厂就与该村签订了20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还承诺免费送给村民菜苗,待成熟后收购。

  两年前,栗子坝村原有的土路天晴“扬灰”、下雨“和泥”,虽然这里非常适合高山种植,但多家有意向的产业合作商看到村里的路况后就直接拒绝了。为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决定修建一条水泥路,让乡村“致富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通过深入调研,驻村工作队发现村里一组、二组周边相对平坦的土地较多,居住农户较为集中,适合打造产业路。最终,经过多方协调,他们争取到了80万元的铁路帮扶资金。

  项目开工那天,全村人都激动地跑到路边观看。“我们在家门口为自己修路,不仅不用出钱,而且能打工挣零花钱,这条路真是修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村民苏平安说。

  据悉,道路修建期间,西安局集团公司共雇用栗子坝村村民20余人,发放劳务费13.5万余元。

  有了水泥路,就能把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开到田间地头,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鸿水源蔬菜厂等企业也看到了发展潜力,纷纷与栗子坝村签约。企业为村民提供蔬菜种植的技术和40余个务工岗位。仅蔬菜种植这一项就能为栗子坝村带来年均15万元的收入。

  今年初,为破解栗子坝村产业发展薄弱单一、农作物收益率较低的难题,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商讨、实地调研,打造出“村集体牵头+农户流转土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种植+雇用本村劳动力”的发展模式,推动村内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年龄大了,也没什么手艺,想致富奔小康很难。在铁路兄弟的帮扶下,种不完的土地不但可以用来流转,还能在自家地里务工挣钱,现在一亩地比过去能多挣800元哩,这种好事哪里去找哟!”村民龚贵英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推进安置房尽快修复    2022年07月25日
  • ·晚播小麦“强身记”    2022年04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