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快速攀升的加速器

2011年05月17日 13: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6日讯 (记者 杨阳腾、李哲) 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5月16日在深圳闭幕了。从首届成交额300亿元到2010年第六届的1000亿元,再到今年突破1200亿元大关,达到1245.49亿元,文博会的大步跨越有目共睹,文博会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攀升的加速器。

    最前沿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在文博会上亮相

    第七届文博会主会场展览总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设立文化产业综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9个专业展馆,并设40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1896家政府组团、企业机构踊跃参展,各种新鲜而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博会上集中亮相。

    在文博会3号馆,来自德国、法国、韩国、印度及全国26家知名的新媒体影视、动漫机构参展,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争奇斗艳。集纳12个试点城市精彩内容的三网融合展区成为馆内“磁力”最强的地方,其中手机与电视无缝“接力”播放视频很是引人眼球。在深圳展台上,“甩信”业务借三网融合支持,让视频、图片在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之间随意切换,体验者通过“甩”的动作就能将手机内容转移到电视屏幕上,手机再一“拉”,电视上的视频又回到手机屏幕上继续播放,令体验者连呼过瘾。

    在1号馆,满目都是现代产品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展示,而带着乡村泥土气息的山东馆却打出“农村文化牌”。曹县桐杨木、临沂柳编、鄄城鲁锦、巨野农民工笔绘画、潍坊杨家埠风筝和年画、曲阜楷木雕刻、德州黑陶……农村手工元素琳琅满目。据介绍,在临沂红花乡,一名编织中国结的农妇一年能够创收2.3万元,而菏泽巨野县的农民工笔画产品能卖到日本、韩国,这些农民画师每年平均靠此多挣2.57万元。

    在4号馆,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汇聚一堂,夺目的唐卡工艺品、精美的寿山石雕、脱胎漆艺、海南黎族老太现场表演的黎锦、树皮布,苏州的苏绣,以及广东本土的香云纱……来自17个省份的241项文化内涵深、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让文博会展馆充满浓郁的的人文风土气息。已经参展四届文博会的惠州龙门县,其龙门农民画及其衍生产品大放异彩,沙发、茶几、花瓶、电视机墙透出浓郁的现代简约风,而每件物品中都含有明显的龙门农民画元素。时尚与乡土混搭,“非遗”完美地融入生活,在文博会开幕首日就吸引十多个商家洽谈合作。龙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慧红说,这次尝试有了让农民画市场化、产业化良性循环的雏形,而有了市场,就可以做强做大。

    为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交流提供重要平台

    第七届文博会开幕当天,河北代表团签约559亿、贵州代表团融资167亿、山西代表团签约61亿、云南签约六项目金额达111亿元……而截至5月16日12时,本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1245.49亿元,比上一届增加156.93亿元,同比增长14.42%。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交100.5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7%。中西部地区成交额244.16亿元,占总成交额19.6%。文化产业核心层成交金额417.69亿元。喜人的交易成果,成为文博会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强劲增长的生动体现。

    作为本届文博会惟一受邀参展文博会演艺馆的交易机构,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成功携手两家银行获取40亿元文化产业专项授信支持,促进了文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广州文交所还首次引进国家级剧团,将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近百个项目委托挂牌,交易金额近千万元。其中,由深圳保利剧院出品的《小平您好》已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找到潜在买家。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还与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签订合作意向书,计划投入建设资金5.11亿元,将有出版业、教育业、文化创意、现代科技、信息产业等300多家高端专业服务企业入园,预计五年后基地总产值达到50-100亿元。    

    在本届文博会上,辽宁省代表团共设置10个分展团,参展项目22个。辽宁代表团团长、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东兵说,文博会不仅是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展示舞台,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将依托这一重要平台,加强省域文化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深圳市互动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有声婴儿玩具书拥有多项专利,通过声音、图文一体化设计,随时随地启蒙宝宝,开发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在本届文博会一亮相,引起了众多风投和买家的兴趣。公司董事长林茂盛告诉记者,文博会是为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交流的很好平台,在4天的参展中,公司达成的意向投资就达300万元,多家商超、婴幼连锁、文具店、儿童书店、奶粉制造企业等单位纷纷洽谈销售、代理事宜。

    加速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步伐

    本届文博会共有89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来自海外的采购商超过12000人,展会上随处可见的高鼻子、蓝眼睛让第七届文博会充满了国际味。而借助这届文博会上,更多中国产品和产业正实现突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截至5月16日12时,本届文博会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达到124.11亿元,占总成交额9.96%,比上一届增加10.05亿元。

    5月14日,文博会开幕的第二天,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采购与项目洽谈活动”上,文博会组委会与10多家国际著名文化机构签署《文博会海外招商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协议,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文化机构将与文博会组委会展开全面合作,合作范围包括文化产品的海外招商、国际采购,合作项目包括音乐、设计、艺术表演、传媒、影视广告等。而签署的《2011年文博会海外采购商采购与合作意向书》上,来自美国、俄罗斯、比利时的文化机构与深圳多家文化企业签署意向采购协议。

    本届文博会上,阿拉伯地区的采购意向金额将近3亿美元。多次参加文博会的中国和阿拉伯经济联合会会长李佳峻表示,世界各国的文化在此交融荟萃,文化企业在此交流洽谈,既有文化产品的展览展示,也有文化产品的交易。通过这样的盛会让更多的国外采购商了解了中国文化,也加快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本届文博会“文化+科技”特色突出,4D球幕影院、陪伴型小机器人、交互式翻书机等文化科技产品更是赢得国际采购商的亲睐。截至5月16日12时,本届文博会的科技型文化产业成交额已经达到440.71亿元,比上届增长36.95亿元。文博会所展示的“文化+科技”这一新趋势,也引起了立陶宛文化部部长阿鲁纳斯·盖鲁纳斯的关注。他表示,立陶宛的视觉艺术如建筑、时尚、家具、手工艺以及室内设计是传统的优势产业,但是随着全球高新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产业都有了新的面孔,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复制、传递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支持,而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对科技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他希望将“文化+科技”的理念带回到立陶宛,让传统的艺术产业重获新生。

    “文化本身不能进行交易,但被赋予文化精神后的产品进行买卖,就成为一种精神传递的过程。”阿鲁纳斯·盖鲁纳斯说,“文博会让我看到,不管大家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肤色,口中说的是何种语言,在此分享的都是文化盛宴。”他透露,回国后将考虑把中国文博会的这种模式在立陶宛推广以发展文化产业。

    借文博会平台寻找发展方向,凝聚力量,开拓未来。文博会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倍增器,成为国际国内文化领域交流融合的加速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