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看"十二五":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目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从"十一五"看"十二五":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2011年03月09日 10:4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实现我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真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下一步,应抓好有关政策的配套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构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我省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迫切需要来自相关产业的支持,尤其是旅游产业的支持。一方面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解决二者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另一方面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塑造宽松的体制环境。

     2、像抓煤炭产业一样抓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煤炭反哺文化"机制

    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的良性效应已经开始全面体现,一批社会资本开始投资文化旅游产业,一些市县政府积极发挥市(县)属国有企业的优势,推动煤炭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但是,一方面在全省还缺乏一个整体运作的机制,另一方面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等大型企业还没有开展这方面工作。因此,建议在省级层面建立"煤炭反哺文旅"机制。

    ①省政府牵头,组织和鼓励省属国有大型煤炭、冶金、电力等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

    ②组建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整体运作山西文化旅游品牌。

    ③组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基金。

    ④出台鼓励煤炭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性政策。

     3、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有效对接

    认真落实中宣部、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委《关于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山西的具体实施办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对山西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根据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要求,金融要围绕扶优扶强、打造和延伸产业链、培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以及促进文化消费等中心任务,重点支持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印刷复制、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博会展等领域的文化产业活动和企业。

     4、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充分挖掘和发挥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良性效应,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要在合理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边界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将本应属于事业范畴的文化建设产业化,也不能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止步不前,将本应由市场解决的文化产品事业化。应该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目标下,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统一性。山西省有很多历史文物资源,应该纳入到事业的保护当中,而不能急于商业开发,竭泽而渔,不利于长期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这一问题上,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6、推动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打造文化产业链

    山西文化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山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打造文化产业链条必须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强调要素市场的完整性和竞争性。文化要素市场的完整性和竞争性是促进文化产业分工的起点。完整性可以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在要素市场完整时,文化创意人才可以自由选择最有回报的职业,而不必担心自身从事"很窄"的工作而面临失业的危险。竞争性在于为要素合理定价,使得要素流动符合效率原则,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盘活各种要素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定价体系。降低办文化企业的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人进入文化产业,只有更多的资本才能使得文化产业链条逐渐完整,只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才能促进产业的分工深化。(山西省统计局社科处)   (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