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明确提出济南要建设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其中之一就是文化旅游中心。而打造文化旅游中心,一个着力点就是要改造提升一批现有文化产业(街)区,老商埠即为这些文化产业(街)区之一。
上周四,市两会召开之际,记者就槐荫区依托百年商埠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设想,在南郊宾馆采访了在此参加人代会的槐荫区区长田庆盈。
“没有文化”的槐荫区其实具有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区“老城提升、新区开发”的发展战略中,积极寻找百年商埠文化的复兴之路
在有些人的印象中,济南的“老四区”中,槐荫区是相对“没有文化”的区。田庆盈说,从某些方面看,这的确是事实。济南的大中专院校、文化院团都在东部,槐荫只有“一个半”省级单位,至今还没有一所高中。他表示,就像“文化”不能和“文凭”画等号一样,这些现实并不能表明槐荫没有文化。
在田庆盈看来,槐荫的文化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民文化。“槐荫”得名来自明朝洪武二年的大移民,槐荫人对山西洪洞大槐树有深厚的感情,这里面包含了厚重的移民文化;二是开埠文化。济南开埠不同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开埠,是自主开埠,可以说济南人睁开第一眼看世界是在槐荫。
此外,槐荫在近代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百年津浦铁路、山东第一个基层工会、蔡公时殉难地、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牺牲地……都在槐荫;地理坐标上,山东最长的省内河流 小清河源头在槐荫,“齐烟九点”里的匡山、峨眉山、腊山在槐荫,道德街、大生里、忠厚街、福音里……这些名称本身也都承载着文化。
田庆盈说,槐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期待着保护、开发、利用,其中商埠文化是保护开发的重中之重。济南的商埠区,是城市中一处浸透着浓郁地域文化色彩和外来文化风情的特殊地区,其发展历史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就像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槐荫区的老商埠区面积有1.31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纬十二路以东的区域,它“经纬”分明、法桐夹道,深巷中存有大量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中西风格的各类建筑,展示了济南丰富的近代建筑文化,其浓厚的异国情调不逊于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和天津。槐荫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老商埠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不可再生性,在老城改造中积极寻找百年商埠文化的复兴之路。
随着西部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槐荫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借势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举办,建设文化槐荫已成共识,老城的商埠文化、新城的现代文化和沿黄水文化成为建设文化槐荫的三大支点,在“老城提升、新区开发”的同时,围绕复兴百年商埠文化,槐荫提出了依托老商埠区打造“百年商埠风情区”的发展战略,这对于保护和传承省会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围绕建设“百年商埠风情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既要体现传统味道和历史气息,又要彰显现代感觉和开放意识,挑战和困难并存
田庆盈介绍,2005年起,槐荫就开始了对老商埠区的改造,提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点线结合、由点及面”的改造思路。针对纬六路、经二路、经四路“三线”老建筑相对集中的特点,启动了“三线”整治工作。纬六路老洋行、经二路的宏济堂和阜诚信、经四路的基督教堂、蔡公时殉难地遗址以及周边的济南饭店等历史文化古迹,都得到了全面的保护修缮和开发,较好地恢复了老商埠区的商业、文化及休闲功能,又再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使一批有着济南特有文化印记的老字号焕发了生机,在民间资本的介入下,一些新型文化产业在老商埠区扎下了根。
老商埠区共有26条街巷里弄、36处成规模的四合院、近40处古旧建筑,这片区域是济南的“宝”,其重要性必将日益突出。但是,田庆盈并不讳言,要科学开发、保护、利用好老商埠,使之“既体现传统味道和历史气息,又彰显现代感觉和开放意识”,困难良多。一是区域内老建筑虽多,但并不集中连片,而是多点分布,给开发利用带来困难。二是老建筑的保护修缮理念从“修旧如旧”已经发展到“修旧如故”,但真要实现这一点,政府和专家面对的是个新课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让老商埠焕发新的生机,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新产业,否则做不到可持续发展。
既体现历史传承,又弘扬个性文化,同时还要开展商业运作,三者有机结合,老商埠才有明天和未来;“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切忌冒进”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田庆盈表示,老商埠的文章如果做不好,将会在主城区和西部新城之间形成新的棚户区,那将会成为不可弥补的损失和败笔;如果做好了,将会是主城区和新城之间的风景带。体现历史传承,弘扬个性文化,搞好商业运作,三者有机结合,老商埠的明天和未来才精彩。
他介绍,经过研究和论证,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正在抓紧实施。特别是纬八路9号院的创意空间建设已经启动,通过对老糖酒公司仓库及办公楼的改造,优化建筑空间、创意元素、租户组合、配套设施、服务管理等,吸引国内外时尚品牌入驻,使其发展成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新型文化业态的聚合区。集中体现商埠文化的博物馆建设也即将启动。计划对经四路原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公署(蔡公时殉难地)旧址进一步修缮,与市有关部门合作建设商埠文化博物馆和蔡公时纪念馆。针对大生里片区明清建筑集中和交通便利的特点,初步计划对片区内老建筑集中连片修缮,彰显明清建筑风格,吸引多种业态进驻,与创意文化产业园相连,营造出一个“新”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开发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着眼于历史的延续和城市文脉的传承,注重街区历史意象的留存和城市空间形态的保护。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在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进行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上,槐荫区主要计划采取三种形式来统管好区内的产业业态:一是政府优化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开发。在政府制定的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基调上,吸引民间资本介入自行开发。二是政府投资改造成为普惠群众的公益设施。对一些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老建筑,由政府出资,改造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三是产权单位自行开发。在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大基调下,鼓励有实力的老建筑产权单位自行开发,推出街巷游、家庭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谁投资谁受益。
田庆盈说,老商埠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切必须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必须赋予其灵魂。“在任何情况下,‘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切忌冒进’都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