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回顾与展望:大改革 大发展 大变化 大跨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2011年01月04日 11:12   来源:人民日报   张贺

 

    4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郑州市就我省全民阅读示范点和农家书屋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河南日报 李炎摄

 

  “十一五”期间:

  ●出版图书品种达135.8万种

  ●组建49家报业集团,1200多家非时政类的报刊完成转制

  ●中国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记者: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这5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变化,您会选择哪几个词?

  柳斌杰:回顾“十一五”,我觉得用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来评价新闻出版业是准确的。

  具体来说,一是完成了新华书店转制,全国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全部转制为企业,走上了市场竞争之路。二是完成了出版社转企改制,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单位各部门出版社在内的经营性出版社基本转制成企业。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组建了一批地方出版集团,改变了市场主体缺位的状况。在重点打造的三大国家级出版集团中,中国出版集团已经组建,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前不久挂牌,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正加紧筹备,预计将在2011年上半年成立。中国出版业“航空母舰”已初具规模。四是报刊改革继续深化,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进行分类改革。目前,已经组建49家报业集团,非时政类的报刊已有1200多家完成转制。

  这5年也是大发展的5年。5年里,我们出版的图书品种总计达到了135.8万种。据初步统计,今年报纸发行量可突破500亿份,稳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日报100强,中国占了25席。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与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居世界第三,网络学术出版居世界第二,新闻出版业的总产出和销售额均已突破1万亿元,新闻出版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深化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改革是发展的强劲动力,这5年的改革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柳斌杰:这5年,新闻出版业始终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为中央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经验。我觉得最大的变化,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过去的5年里,新闻出版业摆脱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甚至是障碍性的思想观念,完全走出了僵硬教条的思维,摆脱了落后陈旧的模式。

  以新闻报道为例,我们从“三贴近”入手,解决了新闻报道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加准确、及时、公开、透明。现在,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不同的学术争鸣、不同的思想观点,都可以在报刊和图书上反映出来,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文明进步。

  二是体制机制发生了变化。精神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也符合一般产品的生产流通的规律,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同市场接轨,同资本接轨,同消费者接轨。现在,新闻出版业有4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了5700亿元,要是没有这样一种市场机制谁来给你投资?

  三是发展格局发生了变化。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真正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开放格局。

  四是新闻出版业的传播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借助现代科技升级改造传播手段,借助新的传播渠道,各种传播载体共同发展,构建了一个节点多、覆盖面广的大平台,我国媒体传播能力在时效性、传播质量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

  五是我们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几年我们的新闻信息的传播,在国际上占了相当的比重,比过去大大增强。记者遍布全球各地,图书期刊进入了193个国家公共图书馆,报纸发行到八九十个国家,每年的发行量也在上升。

  记者:国际社会现在对中国的发展非常关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请您谈谈5年来这方面的进展。

  柳斌杰:我们现在每年参加40多个国际书展,外国展商对中国新闻出版产品高度关注,中国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版权贸易方面,5年间我们成功实现了大跨越。“九五”期间,版权贸易进出口比是10∶1,“十一五”期间缩小到7.2∶1,2009年进一步缩小到3.3∶1,逆差明显缩小。

  突出创新,全力以赴抓发展

  记者:“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业要实现哪些目标?

  柳斌杰: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改革、发展、创新。

  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首先,报刊改革因数量比较大,改革的任务很重。其次,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还需加强。像数字出版、数字传播、数字新闻所必需的一些国家平台和版权保护的技术手段还没跟上去,需要继续加强。还有国际话语权的问题,虽然我们目前在量上居于世界的前列,但是影响力还不强。

  第二是发展,我们要建设新闻出版强国,要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给全国人民交上满意答卷,接下来的5年是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产业、基本的技术装备、基本的生产能力、传播能力,都要达到发展目标的要求,要全力以赴抓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大抓精品力作。

  第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发展更需要创新。现在我们的新闻出版国际影响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创新不足,这5年我们要把原始创新作为整个新闻出版的主要问题来抓,从政策、机制、体制等各方面突出创新。

  记者:刚才您讲到创新的问题,现在新闻出版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政府主管部门对培养新闻出版行业创新性人才有何考虑?

  柳斌杰:文化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人的创造力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培养四类人才的计划,即培养领军人才、高级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我们还会更加开放,包括引进外国的优秀人才进入新闻出版业。此外,在经费和设备等方面也要加大扶持力度。

  中国不是没有人才。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在人才问题上,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条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