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关键之年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海南:"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关键之年

2011年02月28日 16: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摘要)(图)
 
展望“十二五”,海南美好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图为海口湾远眺。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摘要)

 

    “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的主要目标提升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十二五”时期,海南发展的总体战略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六大定位,七大任务。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全面完成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协调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社会事业建设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大任务,顺利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期目标,基本奠定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实现富民强岛,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二五”时期努力完成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改革开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任务。主要目标是:

    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3%。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优化结构成效显著。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30:50,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水平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为支撑的支柱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岛外消费,居民消费率稳步上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6%。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实现翻番。促进就业持续增加,实现新增就业岗位40万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基本实现,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省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力争实现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平安国际旅游岛建设。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根据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先行试验,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全面实现,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更趋完善,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效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升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

    按照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海岛特色鲜明、山海优势互补、城乡和谐发展、人文环境优良的旅游格局,彰显“阳光海南、度假天堂”整体旅游形象。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基本完成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任务,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5%以上。建设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构建多样化、品牌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对现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同时大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挖掘和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以滨海度假旅游为主导、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融合发展、休闲疗养等专项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结构。

    以国际化改造为手段,建立衔接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体系。到2015年,初步建成包括免税店、大型品牌直销中心、重点城市和度假区的商业街、不夜城等的国际购物中心框架。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国际化水平高、本土文化魅力独特、创新创意性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海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南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极。努力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成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示范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软实力。

    发展布局。依托海口和三亚等中心城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起“一区三带九重点”,南北互动、东西相融、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即以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文化产业集聚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游戏、体育健身、休闲疗养等重点产业,形成东线以滨海旅游文化为主体,集中发展现代、时尚、国际一流的现代文化产业带;中线以黎苗民族风情、黎峒文化园等特色旅游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自然、生态、环保、民俗的绿色文化产业带;西线以高科技、环保、民间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新兴工业观光、乡村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会展业。以博鳌亚洲论坛为龙头,以海口、三亚为重要基地,培育国际会展品牌。拓展博鳌亚洲论坛效应,扩大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国际影响力,办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大型会展。

    保持旅游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引导和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旅游房地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和速度,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旅游房地产。充分利用好滨海、滨河、滨湖等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度假区、酒店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高质量、高水平、多层次的旅游商务房地产,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积极发展酒店、度假村等经营性房地产。大力发展商业房地产,打造高品质的绿色低碳社区,逐步形成以海口、三亚为两大中心,东西部均衡发展,区域特色各异,互补性强的旅游、商务房地产空间发展格局。

    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强化规划引导,适度供应土地,合理调控房地产的规模、结构、开发时序和空间布局。使房地产业发展与人口规模、资源和环境容量、城镇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协调。认真贯彻落实土地、信贷、税收等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严格房地产准入制度,建立房地产业诚信体系,建立健全土地和商品房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环节的严格规范管理。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和物业管理服务业,规范二手房交易和房屋租赁市场。严厉打击圈地不建和违规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升级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未来五年,要重点建设好“五基地一区”,即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热带水果和花卉基地、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和加工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把海南建成国家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进一步贯彻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完善水、路、电、讯、气、房和优美环境“七到农家”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

    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劳动力需求,增加财政投入,整合各种涉农教育资源,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务农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围绕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制定和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科学规划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南海蓝色经济区。“十二五”要根据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周边岛屿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把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观光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疏港、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大型航运公司落户,开辟新的航线,发展中转贸易,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交汇点;依托区位、港口资源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化港口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强海监渔政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海岛、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对生态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倍加珍惜。要下大力气爱护好、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这是海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三项行动,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度,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不断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海南“绿色低碳岛”品牌,使海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严格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潜力。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全省城市、农村实行禁止或逐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加强木材节约和循环利用。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加快循环经济区建设。

    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编制和实施全省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计划,优化能源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完成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海洋环境保护等四大主要任务,确保全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队伍。

    坚持“创新驱动、引进集成、示范推广、跨越发展”的思路,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上。推动我省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到2015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科技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年均增长15%,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升海南的教育质量与水平。到2015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中央核定的比例。

    坚持把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作为全省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实施《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抓紧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大人才政策。到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2万人、年均增长8%。(来源《海南日报》 报告内容有删减)

(责任编辑:王婉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